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新時期脫貧攻堅的基本方略。
國家有要求,人民有需求,國有銀行要有擔當。“農行姓農,扎根‘三農’,與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高度一致,必須把金融扶貧作為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農行河南省分行行長董玉華話語鏗鏘。
近年來,農行河南省分行充分發揮金融扶貧先導和杠桿作用,積極創新金融精準扶貧模式,以實際行動切實履行國有大行社會責任,傾情助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行動有計劃
精準扶貧方向明確
脫貧攻堅,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金融扶貧是否精準,自己說了不算,得讓貧困地區來打分。”董玉華說。
農行河南省分行突出問題導向,為做到精準扶貧,下足“繡花”功夫。今年9月,印制了《河南農行金融扶貧滿意度征求意見函》,組織轄內18家二級分行及53家扶貧重點縣支行行長到所在市縣黨委政府及扶貧辦、金融辦、地方人民銀行、銀監局等單位“求意見”“求批評”。
在董玉華看來,只有摸清了貧困地區“病根”在哪里,才能做到對癥下藥,精準扶貧。“銀行找上門,要求我們提意見,這在眾多金融機構當中還是頭一家。”蘭考縣相關負責同志對農行的做法豎起了大拇指。
為進一步壓實責任,農行河南省分行將精準扶貧作為各級行“一把手”工程,建立省市縣三級行行長負責制,精準扶貧工作做不好,就等于“一把手”失職;按月召開服務“三農”和精準扶貧專題推進會,確保精準扶貧工作有目標、有思路、有方法、能落實。
今年7月,該行還專門召開了33家2018年擬脫貧貧困縣支行和4家深度貧困縣支行精準扶貧會議,對精準扶貧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強化責任擔當,讓農行力量深深扎牢在37個貧困縣。
產品有創新
精準扶貧“量體裁衣”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不能奢望“一個方子治百病”,要下苦功、做細活,找準“窮根”。
農行河南省分行實施縣域支行“一縣一模式”“一行一方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為精準扶貧“量體裁衣”:在光山縣創新推出了“絨易貸”,壯大了當地羽絨加工產業,帶動更多貧困戶;在盧氏縣推出了“金葉貸”,讓當地合作社的煙葉種植規模穩步擴大;在孟州市創新推出“光伏貸”,讓綠色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在商丘創新推出“奶牛貸”,幫當地牛產業牛起來……農行河南省分行大力支持33個擬退出貧困縣扶貧企業和縣域支柱產業中的龍頭企業,通過“項目+企業+建檔立卡貧困戶”帶動貧困戶脫貧,已累計投放貸款19.16億元,服務帶動2.4萬余貧困戶脫貧增收。
此外,農行還創新線上融資新渠道,打造“惠農e通”管理平臺,推出了“惠農e貸”“惠農e商”“惠農e付”三大產品。依托“惠農e貸”讓農戶點點手機就能辦貸款;依托“惠農e商”服務“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今年9月末累計交易金額37.8億元;依托“惠農e付”建立更加便民支付體系,全行已累計上線惠農繳費項目1571個。
制度有保障
精準扶貧后勁十足
脫貧攻堅,不可能一蹴而就。迎難而上的沖勁,靠激情,持之以恒的韌勁,靠制度。
為使金融扶貧工作按計劃要求達到預計目標,農行河南省分行打出了制度保障組合拳,不僅創新了《扶貧小額優惠貸款管理辦法》《產業助貧貸款管理辦法》《農戶光伏扶貧管理辦法》三個專項產品辦法,還研究制定了《河南農行金融扶貧2018-2020規劃》,出臺了《全省農行三農縣域業務信貸指引》,讓金融精準扶貧有了制度保障。
完備的制度,需要強有力的落實。該行200余人駐村干部團隊常年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他們扎根基層,打通了農行金融扶貧“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農行河南省分行將繼續按照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部署,把33個擬退出貧困縣作為主戰場,將支持實體經濟與脫貧攻堅結合起來,對貧困人口一戶戶幫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須有我。”董玉華表示,農行河南省分行全體員工將擼起袖子加油干,助力脫貧攻堅,讓中原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