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拍攝野生鳥類紀錄片《大天鵝》登陸央視的河南紀錄片團隊,又出大作。11月19日下午,導演孫寧攜《鷺世界》先導片走進鄭州大學,扣人心弦的情節和唯美的畫面深深震撼了師生觀眾。
以三門峽濕地為主要取景地的《大天鵝》廣受好評,該片曾榮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第六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攝影獎提名作品獎,2017國家廣電總局第一批優秀國產紀錄片獎等獎項。《鷺世界》能否超越前作,繼續彰顯自然類紀錄片的河南力量?導演孫寧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專訪。
82分鐘的片子拍攝歷時5年
《鷺世界》的故事發生在三門峽黃河濕地。春天,蒼鷺們開始孕育新的生命,但處處也存在著危險。每年蒼鷺繁育率不超過30%,“澤一”媽媽的三個寶寶只有主人公“澤一”活了下來,拍攝團隊跟拍著澤一成長。
第一次振翅飛翔,第一次捕魚,第一次與敵交戰……隨著鏡頭,觀眾的心隨著澤一的波折命運起起伏伏。82分鐘的片長,孫寧的團隊拍了5年,從2014年開始踩點拍攝,今年9月殺青。

蒼鷺俗稱“老等”,為了等到一條魚,常常會在一個地方呆五六個小時,而這正是最初打動孫寧,讓他決心深入拍攝蒼鷺的原因。“這種特質和我們很像,不管你是什么性子,想在紀錄片這個行業生存,必須磨一磨性子,培養耐心。藝術沒有捷徑!我在紀錄片這個領域摸爬滾打一二十年,要出一部精品,還是要撐下去,一天、幾個月、三五年……一步步熬出來。”
團隊招人時,孫寧會輕描淡寫對應聘者說:“我們工作很輕松,一年也就工作三四個月!你可別不信,因為剩下的時間都在等!”孫寧的玩笑話,道出的卻是實情。
團隊本來打算將《鷺世界》拍成50分鐘紀錄片,但“澤一”的故事太過精彩,他們久久不愿離手。“能等到這樣一個完整的生命故事,真是我們的幸運,或許這是這輩子唯一一次拍攝自然電影的機會。”
如果說在拍攝中有編排,那唯一的預設便是他們要拍蒼鷺,剩下的一切皆為未知。“有一次,突然發現澤一不見了,一直找不到,我們就很失落,得,片子又拍不下去了。這種心情就像你看著你的孩子從小到大,結果孩子不打一聲招呼就走了。好在只是虛驚一場,幾天后澤一回來了。”
用孫寧的話講,每一個階段都有放棄的理由,但是他們堅持了下來。
崖壁上拍攝曾遇險摔下山溝
孫寧將所拍攝的蒼鷺取名“澤一”,寓意“物競天擇,強者唯一”,而另外一重巧合是主攝影師叫范澤一。
90后范澤一畢業后便加入孫寧團隊,風吹日曬的皮肉之苦尚可忍受,最難承受的是長時間精神上的壓力。“主要是孤獨,有一次我們在拍攝地呆了半個多月,荒郊野外沒有一個人,我就盯著鏡頭里的那群蒼鷺,守著澤一。實在無聊,就逗逗地上的螞蟻。回到城市后,我突然好不適應,咋這么多人啊!”范澤一說。
蒼鷺筑巢在懸崖崖壁上,攝像機便安在一個崖壁平臺上。一次,為了取景,需要從一個崖壁借著繩子蕩到另一個崖壁,不料,在交接繩子的瞬間出了差錯,孫寧只得眼睜睜看著范澤一剎那間摔下山溝,“那一刻我真的嚇軟了,澤一還是獨生子啊!”萬幸的是,短暫而漫長的一分多鐘之后,澤一能說話了,并無大傷。
紀錄片領域,自然電影是金字塔塔尖兒的明珠。在孫寧心中,《遷徙的鳥》《熊世界》是自然電影中殿堂級的片子,將新作取名《鷺世界》,既是對榜樣的敬仰更是對它們的挑戰。
“我覺得從故事的完整性上,《鷺世界》已經超越了《熊世界》,我們的片子里有澤一完整的成長過程,是一個波瀾起伏的生命故事。當然在畫面質量、拍攝技巧、設備等方面,我們還是存在差距。”孫寧說,《鷺世界》不僅是一部紀錄片,還是一部自然科教書,其中的母愛、成長、堅持都是真實而令人感動,希望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聽體驗。
據悉,《鷺世界》已完成后期制作,計劃2019年暑期上映。
作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 劉袁抒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大河報

以三門峽濕地為主要取景地的《大天鵝》廣受好評,該片曾榮獲河南省“五個一工程獎”、第六屆“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攝影獎提名作品獎,2017國家廣電總局第一批優秀國產紀錄片獎等獎項。《鷺世界》能否超越前作,繼續彰顯自然類紀錄片的河南力量?導演孫寧接受了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專訪。
82分鐘的片子拍攝歷時5年
《鷺世界》的故事發生在三門峽黃河濕地。春天,蒼鷺們開始孕育新的生命,但處處也存在著危險。每年蒼鷺繁育率不超過30%,“澤一”媽媽的三個寶寶只有主人公“澤一”活了下來,拍攝團隊跟拍著澤一成長。
第一次振翅飛翔,第一次捕魚,第一次與敵交戰……隨著鏡頭,觀眾的心隨著澤一的波折命運起起伏伏。82分鐘的片長,孫寧的團隊拍了5年,從2014年開始踩點拍攝,今年9月殺青。

蒼鷺俗稱“老等”,為了等到一條魚,常常會在一個地方呆五六個小時,而這正是最初打動孫寧,讓他決心深入拍攝蒼鷺的原因。“這種特質和我們很像,不管你是什么性子,想在紀錄片這個行業生存,必須磨一磨性子,培養耐心。藝術沒有捷徑!我在紀錄片這個領域摸爬滾打一二十年,要出一部精品,還是要撐下去,一天、幾個月、三五年……一步步熬出來。”
團隊招人時,孫寧會輕描淡寫對應聘者說:“我們工作很輕松,一年也就工作三四個月!你可別不信,因為剩下的時間都在等!”孫寧的玩笑話,道出的卻是實情。
團隊本來打算將《鷺世界》拍成50分鐘紀錄片,但“澤一”的故事太過精彩,他們久久不愿離手。“能等到這樣一個完整的生命故事,真是我們的幸運,或許這是這輩子唯一一次拍攝自然電影的機會。”
如果說在拍攝中有編排,那唯一的預設便是他們要拍蒼鷺,剩下的一切皆為未知。“有一次,突然發現澤一不見了,一直找不到,我們就很失落,得,片子又拍不下去了。這種心情就像你看著你的孩子從小到大,結果孩子不打一聲招呼就走了。好在只是虛驚一場,幾天后澤一回來了。”
用孫寧的話講,每一個階段都有放棄的理由,但是他們堅持了下來。
崖壁上拍攝曾遇險摔下山溝
孫寧將所拍攝的蒼鷺取名“澤一”,寓意“物競天擇,強者唯一”,而另外一重巧合是主攝影師叫范澤一。
90后范澤一畢業后便加入孫寧團隊,風吹日曬的皮肉之苦尚可忍受,最難承受的是長時間精神上的壓力。“主要是孤獨,有一次我們在拍攝地呆了半個多月,荒郊野外沒有一個人,我就盯著鏡頭里的那群蒼鷺,守著澤一。實在無聊,就逗逗地上的螞蟻。回到城市后,我突然好不適應,咋這么多人啊!”范澤一說。
蒼鷺筑巢在懸崖崖壁上,攝像機便安在一個崖壁平臺上。一次,為了取景,需要從一個崖壁借著繩子蕩到另一個崖壁,不料,在交接繩子的瞬間出了差錯,孫寧只得眼睜睜看著范澤一剎那間摔下山溝,“那一刻我真的嚇軟了,澤一還是獨生子啊!”萬幸的是,短暫而漫長的一分多鐘之后,澤一能說話了,并無大傷。
紀錄片領域,自然電影是金字塔塔尖兒的明珠。在孫寧心中,《遷徙的鳥》《熊世界》是自然電影中殿堂級的片子,將新作取名《鷺世界》,既是對榜樣的敬仰更是對它們的挑戰。
“我覺得從故事的完整性上,《鷺世界》已經超越了《熊世界》,我們的片子里有澤一完整的成長過程,是一個波瀾起伏的生命故事。當然在畫面質量、拍攝技巧、設備等方面,我們還是存在差距。”孫寧說,《鷺世界》不僅是一部紀錄片,還是一部自然科教書,其中的母愛、成長、堅持都是真實而令人感動,希望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聽體驗。
據悉,《鷺世界》已完成后期制作,計劃2019年暑期上映。
作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 劉袁抒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大河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