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連續為民營企業加油打氣,為民營經濟發展“一錘定音”,也為金融機構吃下“定心丸”。當前各家金融機構紛紛亮出“十八般武藝”,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破解企業融資難題。
設置專營機構,下沉服務重心
“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紓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我們不能搞運動,不下硬指標,不擺弄風景,要保持戰略定力,注重長短結合,既要有應急之舉,又要有長遠之策,聚焦主業、練好內功,又穩又實走好每一步,用真情實干、真功實力,與民營企業風雨兼程、共同成長。”光大銀行有關負責人強調。
11月14日,光大銀行第一家普惠專營機構——蘇州干將路支行正式掛牌,一起授牌的還有北京西直門支行等另9家機構。這是光大銀行以實際行動支持民營經濟的又一重要舉措,為服務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開啟了便利之門。
據了解,“普惠金融專營支行”是光大銀行依托現有網點和專業團隊,聚焦普惠金融業務領域,重點為小微企業、民營企業開展授信金額1000萬元以下貸款業務的專門機構,以“總行統籌規劃、分行擇優推動”為原則,實施“業務專業化、人員專職化、配置專項化”管理。
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光大銀行注重下沉服務重心,將金融活水引向服務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最后一公里”。去年9月,光大銀行在董事會設立普惠金融發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管理層設立普惠金融管理委員會;今年5月,成立普惠金融事業部,組建了專門的風險管理團隊。從總行層面,系統推進普惠金融的政策研究、業務創新、產品研發、組織營銷等工作。各分行也都成立了普惠工作委員會和普惠金融部。此次授牌“普惠金融專營支行”,再次下沉服務觸角,延伸網點服務功能,為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提供堅實保障。
一視同仁,三年累計投放小微企業貸款超萬億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提出,“要為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對此,光大銀行認為“我們有感情、有實力將這些要求落在實處,走在前面”。
據了解,35年前中央批準成立光大的文件中寫著“以民營身份開展業務,為中國改革開放引進技術和資金”,嚴格意義上講,光大一開始也是民營企業,至少是運用民營企業的身份、經營理念和資源在香港這個舞臺上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發揮作用。由此可見,光大與民營企業先天有著深厚的淵源關系。
作為光大集團的“頂梁柱”,光大銀行始終秉承金融報國之心,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己任,把民營企業當成“親密伙伴”,相互扶持、互惠共贏。有數據顯示,近三年光大銀行累計投放小微企業貸款超過萬億元。特別是今年,光大銀行進一步加大了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截至到9月末,民營企業貸款余額3863億元,比年初增長495億元,占全部貸款增量的39%,貸款增速13%。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說,我們的企業遇到了“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但這些都是“發展中的困難、前進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一定能在發展中得到解決”。企業發展遇到問題,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但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更不能因為暫時出現困難了,就停貸、抽貸、壓貸、斷貸,這在本質上是放棄市場、放棄發展。
企業興,經濟方興,金融才興。前不久,光大集團、光大銀行董事長李曉鵬提出,助力民營經濟更好發展,要做到四個“一視同仁”、“三個提倡”要求,主動解決困難、主動回應熱點、主動上門服務,以實際行動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剛剛到任的光大銀行黨委副書記葛海蛟也表示要鼎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為民企融資紓困解難,為經濟金融穩定和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百戶計劃,吹響服務民企的“號角”
在當前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民營企業做出一系列安排的背景下,光大銀行提出,要在貸款、債券投資、債券發行、供應鏈融資等方面走在前面。 特別是民營經濟活躍、民營企業集中區域的分行,要立足區域資源優勢,發揮自身特色,提升綜合服務能力,拓寬民營企業合作的廣度和深度。
11月6日,光大集團、光大銀行董事長李曉鵬帶隊到浙江調研民營企業,先后與萬向集團、螞蟻金服、富通集團進行工作會談,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近期,光大銀行啟動“百戶計劃”,計劃簽約合作100家優質民營企業,以實實在在的行動助力民營企業發展壯大。
一位光大銀行服務多年的民營客戶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振奮人心,打消了我們民營企業家的顧慮,句句講到了心坎上,就像打了一針強心劑,讓大家對發展更有信心了。光大銀行作為我最信任的老朋友,每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總在背后給予支持,為我們解困加油,幫我們奪關闖隘”。
另有民企負責人坦言:“我與光大銀行打交道有十多年了,風風雨雨相互見證了各自成長。我的企業能由小做大做強做優,很多時候來自光大銀行的援助之手。這次習總書記講話后,光大銀行第一時間來到我們企業,就企業發展問題進行交流,我明顯感覺到,雙方的合作更實了,關系更近了,更像是一家人了”。
“大數據”、“供應鏈”、“線上化”合力提升合作效能
在業務發展上,光大銀行認為,“大數據”“供應鏈”“線上化”是發展普惠金融的三大利器。
光大銀行通過依托小微企業現有物流、賬款、退稅等數據,形成自身數據庫,把數據應用于銀行對小微企業融資的全流程,發揮數據最大價值。同時,光大銀行主動對接工商、稅務等外部數據信息,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客戶分析與模型篩選,為客戶精準畫像,實施精準服務。還利用大數據搭建風險防控模型,通過適時監控、數據分析,提供智能決策,強化風險管控。
在大數據應用的支持下,光大銀行遵循“多渠道、批量化、低成本”原則,通過對接核心企業系統數據、資金定向支付、核心企業進行連帶責任擔保或回購擔保等形式,積極開發上下游產業鏈上的小微企業,構建起多層次“金融+渠道+場景”的服務體系,形成普惠金融業務生態圈。
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是發展小微業務、支持民營企業的必由之路和正確選擇,這一觀點得到業內人士廣泛認可。業界較為熟悉的,如2016年光大銀行廣州分行與中山市政府、保險公司、評估機構等單位合作,共同推出了“中山市科技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貸款”,引入風險補償資金,給無抵押無擔保的中小微型高新技術企業帶來福音。2017年,該項目作為破解知識產權質押難題的標桿性項目,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高度認可,還作為案例在遼寧、山東、廣東、四川等省份推廣。同年,光大銀行中山分行以322件專利質押奪得全國專利質權人第一名。
此外,光大銀行的鉑濤酒店加盟商融資項目、海天塑機項目、金正大項目、傲農網項目、科保貸項目等等,生產力和影響力也正在逐步顯現。
光大銀行還加快了線上化產品的推進步伐。8月末,“陽光e微貸”正式上線。該產品突破傳統授信業務理念,運用互聯網思維,把互聯網、大數據和信貸業務有效結合,將信貸業務化繁為簡,通過分析企業和企業主結算及資產信息,讓信息不對稱、缺少抵質押擔保而難以獲取貸款的小微企業,在短時間內即可完成線上貸款全流程。客戶可“隨時支取,隨借隨還”,不僅從效率上解決了小微企業燃眉之急,還從根本上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服務小微企業,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光大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圍繞打造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的戰略愿景,推進“敏捷、科技、生態”轉型,不斷創新機制與模式,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優化民營企業融資結構,推動民營企業產業升級,為實現與民營企業的合作共贏,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