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鄭州市中原區高效課堂區域教研與教學工作會初中組的教研活動在鄭州73中召開
你肯定經歷過這樣的課堂: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這節地理課我們學習交通工具。
可在鄭州73中,他們的劉禹錫詩詞課可以到劉禹錫公園上,他們的歷史課上拿出的可能是政治課本,他們的地理課上可能要“帶著澳洲來的小朋友暢游鄭州”……
老師們嘗試給課本“做手術”,實現跨單元整合,甚至跨學科整合、學科和實際生活相結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保證課堂高效。
高效
給課本“做手術”
讓課堂效率更高
“這個月,澳大利亞一所學校的師生到鄭州游學,鄭州73中負責接待,請為他們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聽來游學的同學們說,在澳大利亞也能買到思念餃子,特別好吃,想參觀思念工業園。你準備怎么帶他們去?在工業園區你們看到約2萬噸的速凍食品準備運往俄羅斯,請你推薦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
這是一節地理課,怎么樣,和你印象中的地理課不一樣吧?
11月29日,鄭州市中原區高效課堂區域教研與教學工作會初中組的教研活動在鄭州73中召開。
73中老師劉娟帶來了一節別開生面的地理課例展示 《“豫”見中原交通——走向世界的河南》。
根據課標對“交通”這一節內容的相關要求,她將“河南交通”與“中國交通”兩個單元內容融為一體。
通過設計生活情景,她從大視角的“中國交通”切入,以可視化的“中原交通”落腳,使地理課堂生活化和趣味化。
“我們的地理課有意思還有用,我覺得下次全家出行,我可以來做出行計劃了。”這節課讓學生們聽得很過癮。
這是鄭州73中在踐行高效課堂過程中,通過整合聯系,提出的“課程統整”教學創新。
“傳統教學僅僅局限于某個課時、某單元設計與實施,忽略了學生素養的長期培養和可持續發展。”73中副校長柴陽俠表示。
在她看來,居于課程核心的目標往往是跨越課時、跨單元、跨模塊、跨學期,甚至還有跨學科的。
“近幾年我們一直在探索實施課程統整。對國家課程進行整合,立足高效課堂,以‘單元’為基本單位進行‘整體教學’,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保證課堂的高效。”
靈活 一節課串起整本書 單元間統整讓課堂“活”了
我們都學過劉禹錫的《陋室銘》,朗讀背誦、字詞釋義、大意解析,一整套流程下來,乏善可陳。
可73中的學生們就不一樣了:
他們在學到《陋室銘》時,語文老師帶領同學們賞析了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秋詞》等作品。
同時再現了一下歷史上的劉禹錫,課外又讓學生到滎陽游覽劉禹錫公園,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一個“活生生”的詩人。
學生們在課后的研究性學習作文《我眼中的劉禹錫》中寫道:“我能夠讀懂一首詩,讀懂一篇文章,但我始終覺得離作者很遠,直到走進劉禹錫公園,一個鮮活的詩人形象終于在我腦海中立體起來。”
“我們鼓勵老師把‘教教材’變為‘用教材教’,使學生主動參與,把能力落到實處。”柴陽俠做專題匯報時說。
在教學中,老師們依據課標和學校校情、學情,對單元內、單元間的知識點、能力點進行梳理并重新整合。
這樣的“串聯”,找到了單元內、單元間的關聯點,更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幫助學生構建了一張學科知識網。同時,單元間整合提高了學習效率,有效節約了時間。
“老師在使用教材時,基于學情,合理刪減、增加內容,使教學最優化,更好地服務了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柴陽俠說,語文學科課程整合成果更在2014年獲鄭州市一等獎。
全面 跨學科統整讓課堂流動起來
“我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作為一句調侃,更多的是無奈。
可在73中,歷史老師課上講起“社會矛盾、主次矛盾”的政治課,聊起大西洋、馬六甲海峽,卻再正常不過。
九年級歷史會學到《探尋新航路》一課,他們的歷史課是這樣的:以歷史時間脈絡為縱軸,以地理空間為橫軸,加之政治思想為論據和導引,來達到培養學生多學科的核心素養。
“政史地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有重要意義,我們將三門課程進行整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柴陽俠說。
他們還嘗試將小課堂與大社會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廣闊的時空背景下進行開放式學習。
《塑料瓶72變》將物理知識用到了生活中:學生們在老師指點下實現了塑料瓶二次利用,變成分類垃圾桶、蛋清分離器、簡易小漏斗、彩繪式筆筒等實用物品。
他們還利用廢舊塑料瓶制作了便攜吸塵器、空氣動力船、小噴泉、水火箭等科技小發明。
我們都愛的“搶紅包”也成了73中師生的一節課:搶紅包大小隨機,針對“運氣王花落誰家”,他們展開了探究。
課程上,學生參與了大量搶紅包游戲,利用數學工具——折線統計圖、柱狀統計圖等進行數據分析,探究搶紅包的最優策略,展示并分享成果,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柴陽俠說,根據學生興趣或經驗,學校建構了多學科聚焦的主題課程,呈現了豐富的學習形式和多彩的活動體驗。
多學科的融合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了很大提升,效果是明顯的:學生們的作品先后獲得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一等獎和二等獎。
朱俊梁、支宇晗兩位同學先后被西安交大少年班錄取;張繼豪、李海軒、朱昭霖、徐彬杰、陳耿卓、呂佳倫、黃怡、高恩澤等同學被衡水中學錄取。
意義 讓核心素養生根 讓高效課堂結果
中學生核心素養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
在通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地上,73中的“交通方式”是課程改革,通過課程統整,實現目標。
什么是課程統整呢?
柴陽俠說,課程統整是以真實世界中具有個人和社會意義的問題作為組織中心,透過與知識的應用及有關的內容和活動,使學生將課程經驗統整到他的意義架構中,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達成經驗和知識的統整。
“課程統整要求我們對教材把握更準確,教學設計能力也要提高。”物理老師楊雪嬌說。
“老師們意識到課程統整是提高專業水平的‘助推劑’,真正實現了教師是課程開發者、建設者的理念。”73中教務主任李山銘說。
正如榮獲河南省名師稱號的73中老師趙瑞紅所說,課程統整讓老師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實施者,真正站在了課程正中央。
以落實課程標準為基礎,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立足點,以高效課堂為主陣地,73中用大觀念統整學科內容,從而使學生在高效學習中掌握知識、提升能力,啟心智、達至善。
記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訾利利/文 河南商報記者 張郁/圖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