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家公司沒有固定業務卻開具大額增值發票,虛開金額價稅達5.17億余元
2016年9月,鄭州市公安局經開分局經偵大隊集中受理了一批鄭州新區國家稅務局稽查局移交的案件:鄭州海某菲商貿有限公司、鄭州舜某華商貿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在日常經營中沒有固定業務卻頻頻開具大額增值稅發票,涉案金額巨大,嚴重侵犯了國家發票管理制度和稅收征管制度。
經民警初查,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間,鄭州海某菲商貿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在無真實貨物交易的情況下,向河南、河北、山東、沈陽、湖北、湖南、江蘇、上海、新疆等9?。ㄊ校?05家下游企業開具增值稅發票,虛開金額價稅達5.17億余元。
2016年9月12日,經開分局經偵大隊將鄭州海某菲商貿有限公司等公司涉嫌虛開增值稅發票案立案偵查。
一張電費繳存記錄單,追查到主要犯罪嫌疑人
面對如此龐大的作案區域,民警們圍繞該案“人流、票流、資金流”等環節,從外圍一點點深入。
大量調查取證后,民警有了發現。該批案件系同一犯罪團伙以同一手法持續作案,該團伙組織架構清晰,分工明確,手段專業,注冊了多家證照齊全的空殼公司為其虛開增值稅發票的犯罪行為服務,這些空殼公司均系雇傭代辦公司使用非法取得的身份證件虛假注冊,且下游購票企業購票只能通過二道販子、三道販子購買、接觸不到空殼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一般公司正常開的增值稅發票稅點在17%左右,這些犯罪嫌疑人虛開發票后,以只需要5%~6%稅點的名義向他人轉售獲利。”經偵大隊副大隊長高強說,上述公司多涉及鋼材、黃金等行業,對發票的需求量較大。
因銷售發票的資金大量流向蘇某、畢某二人的銀行賬戶,且二人賬戶在全國多省份均有大額轉賬取現記錄,專案組民警們為避免證據流失,便兵分多路前往山西、浙江、上海、云南等地調取銀行數據及視頻證據。
經比對,收取發票銷售款的蘇某、畢某賬戶持卡人均是虛假身份,民警跨越多省調取的大量數據及視頻證據無法“對號入座”。
“花了近一年時間,對調取的上萬筆銀行流水的重新分析、組合和比對后,我們才從一條電費繳存記錄發現了重要線索。”高強說,電費所關聯房屋在鄭州金水區某小區,房東提供的租房合同顯示,李某2015年租賃該房屋,并填寫了真實的身份證號,但令民警意想不到的是,犯罪嫌疑人竟用黑筆將身份信息嚴重涂改。
專案民警經過相關技術手段處理后,將涂改的身份信息痕跡一點一點辨認和恢復,又在眾多的視頻資料中比對。終于,在云南昆明調取的一段視頻資料中,民警確定了犯罪嫌疑人李某。
“剛確定蹤跡,人就跑了”,4天內輾轉三省,終將主犯抓獲
獲得李某的真實身份信息后,民警通過大數據平臺開始對李某追蹤。經證實,李某,女,云南省師宗縣人,常年行蹤不定。
直到2018年6月底,李某才再次暴露蹤跡,經偵大隊大隊長蔡民一決定立即實施抓捕,以高強、杜輝等專案民警為主力的抓捕小組隨即趕赴李某的落腳地——浙江舟山嵊泗島。
當民警們冒著暴雨準備登島時,專案組情報隊反饋出李某的蹤跡已經到達了上海,為防止李某逃匿,民警連夜趕至上海實施抓捕行動。在當地公安機關的配合下,偵查員們最終確定了其藏身地點,就在實施抓捕的前一刻,李某又偷偷乘飛機回到了云南昆明。
4天輾轉三省,民警總是和李某擦肩而過,遭受著精神和身體的雙重煎熬。
為防止錯失抓捕時機,民警兵分兩組守候在嫌疑人可能出現的區域,經過兩天兩夜的摸排與蹲守,李某終于在云南師宗縣一民宅內被成功抓獲。
經現場突審,犯罪嫌疑人李某對伙同其情夫“王某根”等人虛開增值稅發票的犯罪行為供認不諱,并供述出其他7名浙江臨海籍虛開團伙成員。
全國范圍內收網,55人相繼被抓
根據李某提供的信息,民警隨即趕赴浙江臨海對其他犯罪嫌疑人展開抓捕。隨著主犯王某根、陳某華、王某亭、徐某等人的相繼落網,“9.12”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成功告破。
經查,以王某根、王某青(在逃)等人為首的臨海籍虛開團伙使用非法取得的身份證件,通過代辦公司虛假注冊公司,采取快速登記、快速取得一般納稅人資格、快速開票領票、快速走逃的手法,為全國9省(市)305家下游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2000余份。
2018年10月30日,經公安部批準,鄭州海某菲商貿有限公司等公司涉嫌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集群戰役正式展開。專案組民警兵分多路,分別奔赴河北、山東、上海、新疆等省以及河南省內許昌、平頂山、洛陽等地對接案件并送達了相關證據卷宗以及證據光盤。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9.12”專案全國集群戰役中共立破案11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5人,搗毀犯罪窩點123個?!?/p>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文 王春勝/圖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