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唱梨園經典,致敬改革開放。12月19日晚,北京天橋劇場內座無虛席,掌聲如潮。由省委宣傳部、河南廣播電視臺主辦的“中國真有戲——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梨園春》新年戲曲晚會”在這里精彩上演。
晚會共分為四個篇章:《希望的田野》《萬樹梨花開》《共筑中國夢》和《奮進新時代》。當晚,中國戲曲界老中青少幼五代同臺,370多名演員傾力打造了一場戲曲盛宴,讓觀眾充分領略到了中國戲曲、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共同禮贊祖國偉大變革。
為改革抒懷為時代謳歌
改革開放40年,河南在波瀾壯闊的大潮中激流勇進,書寫了中原更加出彩的精彩華章。晚會上一組精編的戲曲串燒再現了40年來中原大地的滄桑巨變。
豫劇《倒霉大叔的婚事》、曲劇《五福臨門》將農村的生活與時代大背景糅合在一起,表現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河南農村發生的深刻變化,其中有許多喜劇場面,散發著中原大地的泥土氣息,以小見大,妙趣橫生。
晚會現場,78歲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任宏恩演唱的《倒霉大叔的婚事》選段詼諧幽默,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方素珍演唱的《五福臨門》選段韻味十足。現場觀眾用一次次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向經典致敬。
新世紀河南戲劇進入了崛起繁榮期。當晚,我省新世紀創作的優秀劇目也一一亮相。汪荃珍演繹的《香魂女》,細膩而精湛;李樹建詮釋的《程嬰救孤》,忠良而正義;李金枝演唱的豫劇選段《常香玉》,婉轉而流暢。這些戲曲作品反映出河南戲曲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抒寫偉大時代的情懷和擔當,展現出河南戲曲的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加入新元素唱響國內外
“走一道嶺來,翻過一架山……”91歲的“栓寶”王善樸、89歲的“銀環媽”楊華瑞、85歲的“栓寶娘”高潔、83歲的“銀環”柳蘭芳一亮相就獲得了滿堂彩。雖說年事已高,但老藝術家們依然聲音洪亮、字正腔圓,風采不減當年。
豫劇現代戲《朝陽溝》在2012年榮獲了文化部“優秀保留劇目大獎”。此次演出,除該劇第一代演員再次集結外,還加入了不少新元素。河南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范軍客串“二大娘”,反串的形象加上幽默的臺詞,“笑果”十足。來自肯尼亞的中非文化使者茹絲、外籍友人蘇志恒,不僅河南話說得“中”,唱起豫劇也一點不含糊。“那個前腿弓,那個后腿蹬”“親家母你坐下,咱倆說說知心話”,當臺上唱響這些經典唱段時,現場觀眾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
4歲的“穆桂英”、5歲的“七奶奶”、5歲的“小倉娃”……《梨園春》的明星小擂主們陸續登臺亮相。萌娃們年紀雖小但毫不怯場,一腔一調都有板有眼。看到中國戲曲后繼有人,不少觀眾連聲叫好,掌聲不斷。
唱響“三股勁”奮進新時代
精神是時代的“脊梁”。改革開放40年,焦裕祿精神歷久彌新,具有巨大的歷史震撼力和時空穿透力。
豫劇戲歌《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旋律優美、扣人心弦,塑造了真實、可親、可敬的焦裕祿形象,豫劇名家賈文龍以豪邁的唱腔,展現了焦裕祿對群眾的親勁、抓工作的韌勁、干事業的拼勁,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晚會在歌曲《我愛你中國》中落下帷幕,全體演員的傾情演繹表達了中原女兒“奮進新時代,改革再出發”的堅定決心。
近兩個小時的演出結束后,現場觀眾紛紛起立,掌聲經久不息。很多人激動地向舞臺揮手,有的走上舞臺與演員們合影留念,表達對藝術家的敬意、對所有演員的感謝。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 馮蕓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日報

晚會共分為四個篇章:《希望的田野》《萬樹梨花開》《共筑中國夢》和《奮進新時代》。當晚,中國戲曲界老中青少幼五代同臺,370多名演員傾力打造了一場戲曲盛宴,讓觀眾充分領略到了中國戲曲、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共同禮贊祖國偉大變革。
為改革抒懷為時代謳歌
改革開放40年,河南在波瀾壯闊的大潮中激流勇進,書寫了中原更加出彩的精彩華章。晚會上一組精編的戲曲串燒再現了40年來中原大地的滄桑巨變。
豫劇《倒霉大叔的婚事》、曲劇《五福臨門》將農村的生活與時代大背景糅合在一起,表現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河南農村發生的深刻變化,其中有許多喜劇場面,散發著中原大地的泥土氣息,以小見大,妙趣橫生。
晚會現場,78歲的豫劇表演藝術家任宏恩演唱的《倒霉大叔的婚事》選段詼諧幽默,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方素珍演唱的《五福臨門》選段韻味十足。現場觀眾用一次次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向經典致敬。
新世紀河南戲劇進入了崛起繁榮期。當晚,我省新世紀創作的優秀劇目也一一亮相。汪荃珍演繹的《香魂女》,細膩而精湛;李樹建詮釋的《程嬰救孤》,忠良而正義;李金枝演唱的豫劇選段《常香玉》,婉轉而流暢。這些戲曲作品反映出河南戲曲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抒寫偉大時代的情懷和擔當,展現出河南戲曲的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加入新元素唱響國內外
“走一道嶺來,翻過一架山……”91歲的“栓寶”王善樸、89歲的“銀環媽”楊華瑞、85歲的“栓寶娘”高潔、83歲的“銀環”柳蘭芳一亮相就獲得了滿堂彩。雖說年事已高,但老藝術家們依然聲音洪亮、字正腔圓,風采不減當年。
豫劇現代戲《朝陽溝》在2012年榮獲了文化部“優秀保留劇目大獎”。此次演出,除該劇第一代演員再次集結外,還加入了不少新元素。河南省曲藝家協會主席范軍客串“二大娘”,反串的形象加上幽默的臺詞,“笑果”十足。來自肯尼亞的中非文化使者茹絲、外籍友人蘇志恒,不僅河南話說得“中”,唱起豫劇也一點不含糊。“那個前腿弓,那個后腿蹬”“親家母你坐下,咱倆說說知心話”,當臺上唱響這些經典唱段時,現場觀眾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唱起來。
4歲的“穆桂英”、5歲的“七奶奶”、5歲的“小倉娃”……《梨園春》的明星小擂主們陸續登臺亮相。萌娃們年紀雖小但毫不怯場,一腔一調都有板有眼。看到中國戲曲后繼有人,不少觀眾連聲叫好,掌聲不斷。
唱響“三股勁”奮進新時代
精神是時代的“脊梁”。改革開放40年,焦裕祿精神歷久彌新,具有巨大的歷史震撼力和時空穿透力。
豫劇戲歌《念奴嬌·追思焦裕祿》旋律優美、扣人心弦,塑造了真實、可親、可敬的焦裕祿形象,豫劇名家賈文龍以豪邁的唱腔,展現了焦裕祿對群眾的親勁、抓工作的韌勁、干事業的拼勁,引起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我愛你中國,我愛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愛你秋日金黃的碩果……”晚會在歌曲《我愛你中國》中落下帷幕,全體演員的傾情演繹表達了中原女兒“奮進新時代,改革再出發”的堅定決心。
近兩個小時的演出結束后,現場觀眾紛紛起立,掌聲經久不息。很多人激動地向舞臺揮手,有的走上舞臺與演員們合影留念,表達對藝術家的敬意、對所有演員的感謝。
作者:河南日報記者 馮蕓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