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近日,很多網友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我把鄭州畫進了24節氣"的插畫系列文圖,圖中將傳統的中國節氣和鄭州的多個地標相結合,讓人們看到了碧沙崗、綠城廣場、大玉米等常見鄭州建筑的別樣韻味,還有百花路、解放路橋、黃河路地下道等雖然司空見慣但并不引人注意的地方,網友們在畫中感受到了"暖心的鄭州",也感嘆自己平日缺少發現美的眼睛。1月17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聯系到了該系列插畫的作者袁小真,這位80后女孩兒雖然不是老鄭州,但是對于這座城市有著不遜于老鄭州的感情,她表示,既然對鄭州充滿熱愛和眷戀,為何不用畫筆留住大家的時光?
用畫筆訴說鄭州之美
這套鄭州24節氣插畫中,每幅圖都配一簡短的文字介紹,比如谷雨以人民公園的牡丹為藍本,"牡丹盛開在四月底??杉s上三五好友,到人民公園看這簇簇國色天香。"老鄭州熟悉的百花路則是立夏的代表,因為"每年四五月,在鄭州的街頭都可以看到一道道魅力的風景線——薔薇花盛開,錦團擁簇且不失優雅",紫荊山公園曾一度是鄭州的代名詞,但如今誰知它還是夏日賞荷的好去處?其前身為商代舊城址的一部分,已有3500年歷史。
2005年畢業于鄭州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的袁小真是漯河人,畢業后先是去了新疆擔任西部志愿者,然后又去北京入職一家插畫工作室呆了兩年,最終還是回到了鄭州,"我是一個缺不了朋友的人,在鄭州的四年認識了很多朋友,再加上這個城市的包容性特別強,慢慢地我就離不開這個城市了,"袁小真說,"等安靜下來后才感覺到能發現很多鄭州的美,而且越生活化的地方就越有人情味兒。"袁小真坦言,自己也會經常問朋友為什么會留在鄭州,"得到的答案里沒有太多離奇和魔幻,大都是用時間寫出來的故事,"袁小真說,"大家經常感慨,不消這幾年,冬日暖陽下的小樹林沒了,老居民樓也越來越少了。"她就萌發了用畫筆留住老鄭州記憶的想法。
"24節氣是國人共同的兒童記憶,現在大家都太忙了,這個社會有各種讓人憂慮的事情和環境,小時候反而都是最無憂無慮的階段。希望我的畫能給大家變得輕松一些,這是我的最初出發點。"
她曾為《小偷家族》繪制插圖
其實袁小真最早從事的事圖書出版行業,她對讀書有一種癡迷的愛好,曾經為渡邊淳一的《飛往巴黎的末班機》繪制插圖封面,為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步履不?!?、《比海更深》、《小偷家族》等影視作品的小說版繪制插圖,還創作了魯迅的《社戲》、林海音的《城南舊事》等繪本。
袁小真說:"我也不知道為什么特別招這些文學作品的吸引,可能是氣質方面挺契合的,上大學時沒少鉆圖書館看這些小說。"袁小真最享受的就是和文字編輯溝通的過程,往往編輯會給一個很寬松的創作空間,讓自己能夠充分放飛想象力,"我特別喜歡把腦海里的東西具象化,繼而創作出來,當你成為圖書創作者一員時,那種感覺是很欣喜的,10年了,每次看到書后面有自己名字時,那種新鮮感依然絲毫未減。"袁小真說。
當創作和商業之間產生分歧會怎么辦?袁小真坦言這種事情會發生,在堅持理念的基礎上做出一定的讓步也是必要的,不過這五年來,袁小真感覺自己可選擇的空間越來越大,在創作領域中的話語權也逐步增強,"我的插畫是給文字做嫁妝,從而達到1+1>2的效果。"袁小真如此定義自己的工作。
年輕人的能力和理想之間總會有真空
"鄭州24節氣插畫"并不是袁小真第一次畫鄭州,2016年起,她陸續創作過"綠城——舊時光,你是個美人","嗨,我為你畫了一座浪漫的鄭州"等插畫作品,當時選擇的創作點還是以暖心的小清新畫面為主,再選擇兒時回憶中能夠戳中自己的點,但她的創作風格也在逐漸成型。
接下來,袁小真打算畫一些鄭州即將消失的門頭,"畫的多了,也會和朋友們交流,一位老鄭州朋友說,不出十年,很多鄭州的老生活區就會消失,都只能在我的畫里出現了……"袁小真略帶傷感地說。
做插畫收益如何?這是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袁小真坦率地說,單純做圖書插畫是不賺錢的,因為這些年印刷成本慢慢升高,書價也上不去,獨立書店連續倒閉,只有在商業合作時的收益會多一些,然而她依然看好插畫行業,畢竟運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潮牌服裝、商品包裝、文創、陳列展覽,還有家庭軟裝都是插畫從業者可以施展才華的領域,不過還是要盡快樹立自己的IP,袁小真介紹,鄭州目前的插畫行業人數不算多,但認識的幾位同行朋友都很勤奮,而且在兒童繪本、美育、潮牌等領域都有探索,"目前,插畫算是一個適合年輕人的朝陽產業,還有很大的試探空間。"袁小真說。
對于現在有理想的年輕人,袁小真認為收入和自己的能力一定是成正比的,"當年輕人的能力還不夠時,理想過大,勢必會有兩三年特別難熬的日子,不過前期受的苦,方向越明確,對自己定位越清晰,就會離成功越近。"袁小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