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梆劇團在長嶺村演出
作為民族的魂、文化的根,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和富有利用價值的旅游資源,傳統村落如何取得發展,一直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對此,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采訪發現,在這方面,焦作不斷探索保護開發傳統村落的有效途徑,并通過吸引原住民主動參與保護,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取得了不少成績,助力了鄉村振興。
古村打井,讓傳統村落更宜居
元旦剛過,焦作市北部太行深山區的修武縣西村鄉長嶺村有史以來第一口深水井在瑞雪中開鉆。
中國傳統村落長嶺村位于太行山上,全村26戶64人,貧困戶8戶,貧困人口26人,這里祖祖輩輩都靠收集的雨水生活。機井打成后,不光村民告別了百年吃雨水的生活,來古村游玩的人也能吃上放心水。
500多年前的長嶺村先人是從山西遷來。長嶺村地處山溝,較完整地保留了小山村的原始風貌,并有諸多的故事和遺跡。2014年,長嶺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長嶺還是革命老區紅色基地,1946年,焦作市民主政府曾經駐扎長嶺。長嶺村的懷梆劇團也遠近聞名,被譽為太行第一懷梆劇團。
長嶺村黨支部書記姬四清說,近年來,隨著國家精準扶貧、全域旅游和傳統村落保護力度的加大,長嶺村的基礎設施正在改善。
他說,去年秋季開始,焦作市傳統村落保護協會等為該村策劃舉辦了秋季紅葉節、春季農耕文化節等活動,讓長嶺村聞名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去年長嶺又成為省內外戶外愛好者的樂園,每周有許多省內外的戶外愛好者前來探訪。目前,長嶺村已成為多個國家、省市攝影家協會、作家協會等機構的創作基地。
民俗文化,讓傳統村落更接地氣
作為中國傳統古村落和明代北平布政使張?后裔居住的地方,焦作市中站區府城街道北朱村將在春節期間再次舉辦大型民俗文化節。
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小愛談起村里的打算時說,去年春節,該村舉辦了首次千人餃子宴,團團圓圓、熱熱鬧鬧。今年,他們提前準備,想把餃子宴擴大到萬人規模,不光要讓全村的村民在大年三十晚上一起免費吃餃子,也歡迎外村群眾來我們村團聚,一起包餃子、吃餃子。
“今年,我們專門開辟了停車場,規劃了消防通道。餃子包好之后搖鈴為號,一起下鍋、一起吃。我們專門準備了300多張老式八仙桌,萬人餃子宴一定讓你體味到濃濃的年味。”她說。
“為慶賀新年,我們村里擺放了500多個石磙、石磨盤,貼上大紅福字。”張小愛說:從農歷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文化節將為大家表演精彩馬術,還有稻草小區、小吃一條街、唱戲一條街、打鐵花表演等節目。大年三十開始到三月三,家家掛燈籠,除夕村里的十幾個節目就會出來輪番表演,包括抬皇杠、武術、舞獅子等應有盡有。”
她說,春節后,該村還將繼續開辦桃花節、油菜花節、懷菊花節、潑水節及西瓜、葡萄、核桃采摘等系列活動。
張小愛表示,村里名氣大了,來游玩的多了,村民通過傳統美食比如蒸大饅頭、做大燴菜,或者熬糊涂、攤菜餅,也都有了收入,“讓村民富裕起來是我們的初衷。”
保護+開發,打造旅游新名片
焦作市傳統村落保護協會會長董世坤說,焦作文化歷史悠久,傳統村落星羅棋布,目前共有傳統村落39個,其中國家級傳統村落10個,省級傳統村落29個。
他說,該協會不斷加強對傳統村落保護的研究,挖掘文化價值,調動社會各界支持參與傳統村落保護和開發的積極性。目前,北朱村、陳家溝、九渡、莫溝等傳統村落通過開發和保護,已經產生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董世坤說,焦作采取了“重點保護與分步實施”相結合的方法,對陳家溝、莫溝、于莊等資源豐富、知名度高的村落進行了重點保護和開發,已經建成保護與開發的示范村,長嶺、許灣等傳統村落也蓄勢待發。修武民宿業也發展勢頭迅猛,成為尋求“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最佳結合點,正成為河南旅游的新名片。全省旅游扶貧推進會在修武召開時,“旅游+民宿+扶貧”模式成為觀摩樣本,備受關注。
作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巖 通訊員 龍卿 文圖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