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餓了么(隸屬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公司)昨天宣布對美團“補貼戰”發起反擊。1月25日,口碑餓了么發布消息,本月21日,該平臺推出“暖冬”商家扶持政策,聯合網商銀行發布“暖冬紅利”,為本地生活商家提供優惠貸款資金。該項行動落地到鄭州市場,即是抽傭費率由此前的18%降至15%,春節前受益降低抽傭的商家達千戶。而僅兩天前,美團剛剛官宣了“110億元扶持商戶發展”計劃,旨在對B端商戶進行補貼。兩大外賣巨頭的正面交火,在鄭州市場已經打響。
美團對B端百億補貼,口碑餓了么“送溫暖”到鄭州
迅雷不及掩耳。僅隔兩日,口碑餓了么即對美團官宣“補貼B端”計劃發起了反沖鋒。
今日,口碑餓了么平臺宣布,推出“暖冬”商家扶持政策,聯合網商銀行發布“暖冬紅利”,為本地生活商家提供優惠貸款資金。其中,口碑貸面向新用戶提供8天貸款免息券,老用戶可獲得貸款利率九五折貸款優惠券。商戶可在口碑、餓了么上發出申請,餓了么單個商戶最高可貸款額度20萬元,平均可貸款額度比平時提高近1倍。
這是阿里系在國內外賣市場打出的一套組合拳。其中的參戰力量,至少包括了口碑、餓了么以及網商銀行三支團隊。
口碑餓了么另透露消息,早在1月初,“暖冬計劃”已逐步在鄭州落地,相繼推出降低服務費率、數據化營銷方案、互聯網金融服務、增加就業等數字化商家扶持政策。
其實,口碑餓了么所提出的“暖冬”,最直觀的動作即是對B端商戶降低抽傭率,這與既往對外賣消費者派折扣券或抵用券有明顯差異。其稱,在鄭州市場上,餓了么的抽傭率將從18%降至15%。而春節前,受益下調抽傭率的鄭州商家達千戶,且后續繼續增加。與此同時,省內其他地區目前的較低費率會繼續保持穩定,不會上漲。
以鄭州文化路的辣能量麻辣香鍋店為例,口碑餓了么平臺一負責人介紹,按照該門店外賣平時一天80單,單均價格40元算,降完費率后,每個月能多節省近3000元。“這次餓了么抽傭率下調后,比其他平臺低8個點。”
此話顯有所指。
因在1月23日,美團在舉辦的“2019外賣產業大會”上直接官宣,投入110億元扶持國內合作商戶發展。資金主要用于行業大營銷計劃、全面數字化升級、深入供應鏈服務和先鋒商戶獎勵政策4個方面。
“補商戶”直指資源爭奪,口碑餓了么與美團必有血戰
美團與口碑餓了么愈演愈烈的B端補貼,細看之下,連套路都如出一轍。
拋開賦能、深入服務、數字化等種種浮云,真金就是補貼流量、補貼錢(降低抽傭率)。
一個問題:2019年春節將至,美團與口碑餓了么為何急著打起來?
事實上,得到阿里系全面改造、武裝、整合后的口碑餓了么,與美團必有一戰。
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以95億美元估值全現金收購了外賣公司餓了么。同年7月,餓了么即曾放話,獲阿里巴巴支持,將在7~9月發起一輪30億美元“夏季補貼”,利益目標是將其在國內的市場份額提升至50%以上。
但此后,餓了么30億美元夏季補貼,似乎并沒有引起太多的市場波瀾。外界對其評價為“虛晃一槍”。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采訪時表示,餓了么30億美元補貼“雷聲大、雨點小”,是因阿里巴巴急促推動口碑與餓了么啟動“二合一”。彼時,雙方核心任務已轉移至團隊、業務分工、互動互通等重大調整。
同年12月初,“雙12”前夜,口碑與餓了么在杭州召集的“1212吃喝玩樂節”聯合發布會宣布,雙12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公司仍以“5折活動”做殺手锏,聯動國內200萬實體商家進行活動。
這是一個清晰信號,阿里系完成了“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公司”新平臺組合:口碑與餓了么“二合一”作戰,阿里系支付寶、手機淘寶配合打援。
至此時,阿里系戰船已做好了準備,美團在2018年9月也完成了港交所上市。雙方已具備在2019年年初開戰的核心勢能準備,也許只是在等待一個能夠“開火”的小火花。
那么,兩大外賣巨頭為何要玩命補貼B端商戶,而不打算把錢給消費者派券呢?
原因很簡單,外賣市場打完了“8年消耗戰”,百姓對外賣消費方式已非常熟悉。從一線市場到四五線的城鎮,點外賣幾乎不需要再有市場培育。二者都非常清楚,在C端消費者身上花錢補貼,是相互耗殺,已無太多新增用戶、客單價提漲的紅利可撈。
換一角度看,B端補貼戰的實質,是兩大巨頭爭奪商戶資源的穩定性。美團、口碑餓了么不會炒菜做飯,會做飯的都是商戶。因而,誰抓住了優質商戶資源,誰就有了吸引消費者在其平臺下單的理由。反之,沒有優質商戶資源,再大的外賣平臺都是個“殼”。
綜上,兩大外賣巨頭打響的B端補貼戰,是一場赤裸裸的商家資源戰、補貼戰,但同時,或有二選一“站隊”的不良反應接踵而至。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將持續關注兩大外賣平臺在河南市場的進一步動向。
作者: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丁 洋濤文 朱哲 攝影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