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九,我踏上了回家的路途。一種無法言說的興奮一直充斥著我,不知道興奮是來自回家的喜悅,還只是因為又一次踏上了旅途。作為一個離家1500公里的“北漂”,即便是來自傳統意義上的東南沿海發達地區,返鄉的旅途其實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簡單。
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廈門大學外籍教授潘維廉的回信,用了一句話:全家“福安”、一生“長樂”!這句祝福語里的“福安”,就是我的家鄉。福安位于福建東北部地區,周邊大一點的城市是福州和溫州,但不緊挨著,這樣的地理位置其實很尷尬。過去,北京福州之間的直達特快需要20個小時,如此長的時間其實對在外工作的游子并不便利。假期僅有短暫7天,即便能夠多請假一兩天,往返40多個小時的火車,還是會占用了假期為數不多時間里的很大一部分。
隨著國家高速鐵路網“四縱四橫”建設,福州到北京開始有了動車、有了高鐵,但歸家的路一樣很尷尬。動車時代,超長的行車距離使得京福之間動車運行需要超過13小時;而隨著高鐵的運行,以及合福客專等新線路的開通,北京和福州之間最快的班次只要運行7小時48分。只不過,我相信這樣的速度,依舊無法滿足游子歸鄉的心情。這是因為,高鐵班次不運行紅眼時刻,一來一回,依舊需要占用寶貴的兩天假期。尤其是像我這樣處在縣城的人群,高鐵并不能直達家鄉的火車站,還得轉車,旅途時間還得拉長。
想要快速回家,飛機就成為了首選。只是,北京前往福建的航班,其實對大部分福建游子而言,一樣并不友好。首先自然是因為價格,春運期間航空公司售賣全價經濟艙機票是很常見的市場行為,但由于福建的客流需求,以及各航空公司在福建客運市場的競爭相對弱化,一直以來福建前往北京的經濟艙全價價格穩定在2100左右。同為2個半小時航程的溫州北京航線,全價經濟艙僅需1600元左右。
除了價格之外,我不選擇北京福州直飛的原因還有一個——作為小縣城,去機場實在是太麻煩了。雖然從福州機場到福安有機場巴士專線,但車程需要耗時2個半小時,加上飛行時間以及北京前往機場的通勤,還有等候行李等預留的時間,整趟行程下來一樣需要6、7小時。
所以,其實每次回家,我盡量輕裝簡行甚至不帶行李,因為路程實在太周折。為了讓每次回家變得更有趣,消解長途旅行的乏味,最方便的高鐵成了我不愿意選擇的方式。愛折騰的我,幾乎每次都選擇在中國大地上“跳躍”回家。
我常選的回家方式是,北京搭乘城際列車前往天津,從天津飛回福州,因為天津機場客流遠不及北京,哪怕在春節期間的熱門時間,也往往價格低廉。在這一回家的路途方式上,我解鎖了在機場睡長板凳過夜的“成就”。
除了天津,我還選擇過北京飛上海、上海飛福州的路線,為的是體驗現在已經退出中國客運市場的波音767和波音757飛機。京滬線是各航司競爭最為激烈的航線,因此我能夠在春節期間買到只比經濟艙貴100元的頭等艙,不僅解鎖了特殊機型,還能舒舒服服的“享受”回家。此外,北京-溫州、天津-泉州等“跳躍”回家方式,也是我的備選路線。
而今年春節,我選擇了一條全新路線,北京飛寧波,寧波轉乘動車回到福安。選擇這一“跳躍”路線的第一原因是便宜,第二原因就是方便。北京飛寧波僅花費了575元,寧波搭乘動車到福安僅需159元,遠比北京-福州直飛便宜的多。上文說過,從福安到福州機場其實頗費周折,而轉乘動車到福安火車站回家就十分方便了。再加上,寧波機場到寧波火車站有地鐵接駁,僅需不到30分鐘,遠比從溫州、泉州等地機場轉乘動車來得方便。
今年的這條線,路上也很有意思。我選擇的北京-寧波航班,經停東營。東營,便是在新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厚一筆的勝利油田所在地。北京上客時,航班全滿,而到東營下客時,僅有十數名乘客是繼續前往寧波的。在東營經停期間,機場內同時還有兩個航班正在執行上客任務,前往下一目的地,這對于一個支線機場而言,已經算是很高客流了。近些年,各地興建支線機場,通過財政補貼形式開通航班,寄期望于機場來拉動地方經濟,但實際上真正擁有客流的小型支線機場并不多,最后可能讓地方經濟疲于應對。
結束東營經停前往寧波的路上,我聽到了隔壁座的一位大叔對空乘進行的緊急出口處座位安全確認,顯得“不耐煩”,隨口應答到“我經常飛,我懂的”。而在寧波機場的擺渡車上,幾名相識的乘客在互相交流購票經驗。“還是從東營飛過來方便,去濟南得坐好幾個小時車,從青島飛只能到溫州。”“剛剛晚點49分鐘,我趕不上2點多的動車回家了,你改簽了么?”種種對話,似乎能夠看出,山東和浙江之間的經濟聯系。
在寧波機場,新航站樓已初現雛形,與之配套的地鐵站已建成通車,只不過從實際客流來看,乘客并不太多,人人均能有座。綜合交通樞紐是近年來的城市交通布局新方向,最典型也最成功的便是上海虹橋交通樞紐。寧波火車站也已建成了約5、6層的綜合交通樞紐,不過寧波站這個樞紐建設還是存在很多不足,指示標識或設計混亂、或缺少關鍵提示、或文意不明確。這些問題綜合起來,似乎能夠看出三四線城市想在城市規劃設計上向一線城市學習,但實際運作經驗的不足,將會使得一些設施實際上不便于解決民眾需求。
在寧波到福安的動車上,有一瞬間會覺得這不是在春運期間。這趟寧波始發的列車,在瑞安停車時,大量人群下車,隨后車廂便空了,一直到列車到站福安時,車廂內依舊是空曠的。為什么大量瑞安人會在寧波工作,這似乎也是一個值得觀察的經濟問題。
正月初五,返京路線,我依舊選擇空鐵聯運,從福州飛南京,再從南京搭乘復興號CR200J動力集中型動車組的二等臥,在車上睡一夜就到北京。這個車型時速160km/h,或將是普速列車的新替代方案。動集的出現,一度引發爭議,但它的意義或許對我們這樣的游子更大。
當普速列車慢慢退出中國鐵路版圖,夕發朝至的列車變得越來越少,而要讓這樣的列車班次多起來,就需要由CR200J這樣的動力集中型動車組支撐起中國鐵路夜間運力。畢竟,每位游子都希望在夜里睡一覺,第二天睜開眼就到家了。這樣,假期白日的時光,將會留給家人,而不是在路上。
當然,回家的路再遠、再“折騰”,也不能阻擋游子歸家的腳步。回家過年,就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文化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