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再遠,剪不斷的是鄉愁。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深化,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各地針對本土創業的利好不斷釋放,一座座產業園和雙創孵化器拔地而起,更多人從大城市走出,一頭扎進家鄉的建設熱潮。在河南,這種現象尤為明顯,一批弄潮兒帶著項目和資金回歸,為中原高質量發展貢獻智與力。
如果說離家追夢是一種勇敢抉擇,那么返鄉創業便是當下青年的精神注腳。
2019年新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兵分多路,深入探訪全省18市,走進企業一線,走近創業者,在時代浪潮中洞察商業的初始形態,尋找那些滿含故土情結的創業故事,為你獻上一份精神大餐。
| 記者深入全省基層,尋訪“高質量”創業者
自2014年全國雙創工作啟動以來,河南的雙創星火漸成燎原之勢。
2018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的主題是“高水平雙創 高質量發展”,“高”無疑是當下雙創工作新的關鍵字。數據顯示,截至去年下半年,全省創業孵化載體總量達到326家,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227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近5000家。“雙創”成為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
本次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深入全省基層,訪業、識人,尋找的創業者中,既有走上國際舞臺的“泥腿子”,也有帶著項目回鄉追夢的“海歸”,更不乏看準中原崛起大勢提前布局的“早鳥”。
他們有人專注于養殖業,把一卷卷蠶絲賣到了韓國、新加坡;有的從阿里百戰歸來,在中原大地深挖小小熱干面的市場價值;有人正打算廣泛布局河南養老產業,有的致力于建設本土互聯網創業集群,有人則成為了生態農業領域、大數據領域的專家……
他們的故事,只是河南創業者群像的一面側影。從傳統出發,而不囿于傳統,從新出發,而落于實體。把河南雙創推向了更高維度,為河南高質量發展輸入不竭的新鮮血液。
| 經濟崛起 + 政策支持,為返鄉創業加油鼓勁
事實上,返鄉創業,不單是情懷使然,更是一種理性選擇。
剛剛過去的2018年,河南經濟取得新突破,隨著航空港實驗區、自貿實驗區、國家中心城市等國家規劃順利落地,省會鄭州市經濟總量首破萬億大關,成功晉級“萬億俱樂部”,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均生產總值突破10萬元。
就全省而言,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河南自貿區、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多個國家級戰略也相繼賦能。全省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截至去年,河南GDP總量已約為40年前的近300倍。
經濟強勁增長,帶動的是金融、產業、消費、投資等各領域的進步,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崛起,為返鄉創業者帶來了諸多肉眼可見的機遇,也是他們攜夢歸途的助推器。
與此同時,全省對返鄉創業者的政策有待也正持續加碼,就在今年春節前的1月底,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河南省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做好當前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的通知》,為河南返鄉農民工送上包括創業補貼、金融服務、保險補貼、稅收優待、貢獻獎補等在內的政策“大紅包”,提出初次創業免稅、為創業主體提供數千萬元貸款額度的切實支持。
創業還是家鄉好。人們說創業者心中都有一團火,那團火是夢想之火,更是故土之情,足以溫熱你我。
作者: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周世龍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大河財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