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除了人們熟知的七夕節,元宵節也算一個情侶約會登記結婚的好日子。
從鄭州民政部門統計的登記結婚對數看,相比七夕節,元宵節可是差了一大截,甚至和2月14日相比,也遜色不少。“在全國上下都在弘揚中國傳統節日的時候,元宵節的節日意義也應該被重視。”鄭州市金水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鄭建剛說。
古代女子能借元宵節 出門賞燈“約會”
正月十五元宵節,在中國古代,那也算是有情人的日子。這一天,在“男女授受不親”的古代,平日里只能“家里蹲”的女孩子們,也可以借這個“全民同樂”的日子,在傍晚走上街頭,賞花燈,說不定還能遇到自己心儀的男子。
而且,除了物色對象,元宵節期間,也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好時機。所以說,相比對自然天象崇拜而產生的七夕節,元宵節也算是一個情侶約會登記結婚的好日子。
古代文人墨客在元宵節抒發的情感,不少關乎愛情,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等。
在網上搜索“元宵節中國情人節”可以發現,包括新華每日電訊、光明網等都在近日發文,介紹元宵節這一中國古代情人節,光明網更是寫道:“元宵節才是最‘正宗’的中國情人節”、“今夜才是古代男女賞燈觀景、互訴衷腸的情人節”。
登記結婚對數 今年元宵節略有上漲
對于不放過任何好日子登記結婚的情侶來說,元宵節當天領證的情況如何?
“我知道今天是元宵節,但沒沖著這個來。”2月19日上午,在鄭州市金水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準備登記結婚的小李說。
剛領完證的一對新人海敬森和王雅雯說,他們當天來領證,是沖著“219”的諧音“愛要久”來的。“當然,我們同時也是沖著元宵節來領證的,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古代女子只有這天才能出來,去看帥哥或約會,這個我知道。”王雅雯說。
元宵節是個好日子,在新人小孫和小林身上體現得最全面。“今天對我們來說意義重大,不僅領證了,也是我們認識一周年的紀念日。”小孫說,去年他經朋友介紹,和小林認識,第一次見面的時間就選在了元宵節,“感覺那天挺熱鬧的,氛圍也適合相親、情侶約會。”
河南商報記者采訪了10對領證的新人,其中有3對表示是沖著元宵節去領證的。
根據金水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的統計,2月19日元宵節,金水區登記結婚的有65對,而在2015年、2016年、2018年元宵節,這一數據分別是36對、54對、28對。“2月14日、七夕節,登記結婚對數普遍在300對以上。”鄭建剛說。
據鄭州市民政局統計,2015年、2016年、2018年、2019年元宵節,鄭州市登記結婚對數分別為232對、345對、210對和286對,而在2月14日和七夕節,這一數據為兩三千對。
“其實,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才是主旋律。”鄭建剛說,元宵節、七夕節,都是有故事、有紀念意義的節日,適合中國年輕情侶登記結婚,“從今年統計數據看,沖著元宵節登記結婚的人數已經有上漲趨勢,希望來年有更多的年輕人關注中國傳統節日。”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