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鶴壁日報刊發了鶴壁市政府工作報告全文。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梳理報告全文,了解到2019年,鶴壁將有這些大動作。
| 預期目標:生產總值增長7.5%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5%左右、稅收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7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 抓好八項重點工作:積極申建鶴壁綜合保稅區
(一)鞏固良好發展態勢,保持經濟穩定增長。進一步放寬外資準入限制,積極申建鶴壁綜合保稅區,加快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建設,做大做強電子信息、鎂精深加工2個省級出口基地。加快綜合貿易服務平臺建設,創建國家級電子信息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服務貿易進出口、對外投資均增長10%以上;抓好102個市重點項目建設,完成投資375億元以上,力爭47個新開工重點項目10月底前全部開工,確保23個計劃竣工重點項目11月底前全部竣工,新謀劃重大項目300個以上;加快普惠金融試點建設,實施“引金入鶴”工程,大力引進股份制銀行,爭取更多金融機構來鶴開展業務或設立分支機構;加大民營企業家培養力度,遴選50名領軍型企業家和50名新生代企業家開展高端培訓。
(二)深入開展三大攻堅,筑牢全面小康基礎。加大互聯網金融、小貸公司、融資租賃、保理公司等監管力度,扎實做好資金鏈出現問題企業的風險化解,深入開展加強誠信建設優化金融環境專項行動,繼續推進不良貸款清收盤活、非法集資處置、惡意逃廢銀行債務行為打擊等工作;實現所有貧困村通硬化路率、通郵率100%,
(三)著力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加快推進原址配建公租房工作,完善住房租賃補貼制度,完成棚改安置房逾期未交付使用項目整改任務。拓寬融資渠道,擴大融資規模,優化融資結構,有效發揮各類發展投資基金作用。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清理規范收費項目,降低融資、用電、物流成本,讓企業輕裝上陣。聚焦交通、能源、水利、脫貧攻堅、農業農村、生態環保、社會民生等領域,實施一批補短板項目。實施100個以上重點技術改造項目,支持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著力壯大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抓好年綜合利用150萬噸煤焦油、生物化工產業園、年產3萬噸精細化學品等項目,加快建設國內一流的現代精細煤化工基地;綠色食品產業,圍繞肉制品、面制品、調理快餐、休閑飲品,重點抓好60萬噸玉米深加工、年產11萬噸乳飲料等項目,打造全產業鏈可追溯綠色食品生產基地;鎂精深加工產業,加快與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國防軍工等融合發展,拓展鎂合金在電子信息、交通等領域應用,重點抓好鎂基輪轂、模板、新材料等項目建設,充分發揮鎂交易中心作用,打造國家金屬鎂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和鎂專利導航綜合實驗區。同時,提質發展現代服務業,以專業物流、電商物流、快遞物流等為重點,規劃建設白寺物流產業園,加快推進京東(鶴壁)亞洲一號電商產業園、豫北煤炭物流儲配基地等項目,搭建智慧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爭創省級城鄉高效配送試點城市,努力建設豫北重要物流中心城市;實施健康養老“十百千”示范工程,推進醫養融合、健康養老等項目,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建成10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打造國內中高端養生養老基地;提前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加快光電子產業鏈式發展,扎實做好863科技創新園、中國(鶴壁)機器人硅谷、無人機等項目建設,培育發展智能產品,推進產業智能升級,打造人工智能發展高地。
編制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組建大數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積極推動政府和社會數據資源整合,加快構建大數據基礎服務平臺和大數據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京東云(鶴壁)數字經濟產業園、農信通中國“三農”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等帶動作用,培育壯大大數據產業集群,打造區域性大數據中心;聘請一流專家做好寶山園區現代化工產業、基礎設施建設、安全保障等規劃。實施服務業“兩區”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加快服務業專業園區規劃建設,積極申建省級示范物流園區。
(四)統籌推進城鄉建設,促進融合協調發展。加快老城區轉型振興,深入實施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獨立工礦區改造搬遷、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等工程,建設全國老工業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區。實施縣域經濟對標晉位行動計劃,支持??h發展現代農業、綠色食品、現代家居產業,打造國家級文化旅游名城;支持淇縣發展多鏈條食品產業和綜合性電商物流、冷鏈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特種尼龍產業園建設,打造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和全省紡織服裝產業名城。規范引導特色小鎮、特色小城鎮建設。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動日鳳線、鶴輝高速、107國道東移等項目,完成鄉道500公里和重要村道“四好農村路”建設任務。
(五)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共建共享美麗家園。編制《森林鶴壁生態建設規劃》,持續推進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國儲林項目建設、非煤礦山整治等工作,新增造林綠化面積12.7萬畝,建成5個森林特色小鎮、50個森林鄉村。做好總投資10億元的垃圾焚燒發電、蔡莊垃圾處理廠垃圾壩加固增高、建筑垃圾處置與資源化利用等13個項目建設。
(六)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加快轉換發展動能。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目標,積極爭創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城市,爭取列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輻射區、輻射點。大力實施重點企業培育工程,力爭培育創新龍頭企業2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10家;加快推進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平臺全覆蓋,新建國家、省級創新平臺10家以上;申報實施“興鶴聚才千人計劃”,培養一批創新引領型人才;通過引進、聯合共建等多種形式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強化企業孵化平臺支撐,培育一批管理和服務水平高、運行效果好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做好省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市建設,謀劃推進一批重大創新專項,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
(七)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優化公共服務供給。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加快農村寄宿制和小規模學校建設,加大集團化辦學等教育教學改革力度。有效提高全市教師編制使用效益,盤活優化各類教育資源,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持續解決中小學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改善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持續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鶴壁能源化工學院轉隸、鶴壁汽車工程學院升本等工作,辦好河南理工大學鶴壁工程技術學院;支持社會辦醫,著力提升健康服務質量和水平。全面推進縣域綜合醫改,加快推進縣域醫療中心建設。加強生育全過程健康服務,提高婦幼保健水平。加快體育場、室外體育活動廣場和體育館、游泳館(池)、全民健身綜合館“兩場三館”、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等體育設施建設,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創建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加強疫苗等藥品安全監管,讓群眾吃得更放心、用藥更安全。三是促進文化發展繁榮。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堅持文化強市,扎實推進淇河文化經濟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和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繼續辦好民俗文化節、櫻花文化節、淇河詩歌大賽、中原文博會、環淇河自行車賽等系列節會賽事,提升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場館開放服務水平,完成973個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八)切實保障改善民生,不斷增進人民福祉。全力推進十件重點民生實事,具體包括:(1)城鎮新增就業2.97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8600人、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300人。(2)實現7300名貧困人口穩定脫貧,12個貧困村脫貧摘帽。(3)基本建成棚戶區改造安置住房3295套,基本完成農村低保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和建檔立卡貧困戶4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清零目標。(4)改擴建公辦幼兒園2所,新建1所、改擴建2所中小學校,建成農民體育健身工程50處、多功能運動場2個,舉辦城鄉公益演出各100場,改造提升市文化中心,開工建設市老干部活動中心、老年干部大學。(5)新老城區快速通道改建工程建成通車、兩側高標準生態帶建設任務完成60%,新增投放新能源公交車258輛,增設公交線路10條,建成富春江路公交停車場、鶴壁集公交停車場,新建電動汽車充電站5個、充電樁100個,新增公共停車泊位數3000個,打通東海路、珠江路、新聞巷、丁香巷、柳江路下穿高速鐵路及護城河橋、花溪路下穿高速高鐵等“斷頭路”。(6)新增集中供熱覆蓋面積300萬平方米,新增農村清潔取暖2萬戶。(7)改造提升15所敬老院。(8)繼續推進“廁所革命”,新建改造市區公廁48座、縣域公廁34座,完成農村戶用廁所改造6萬戶。(9)完成26個行政村電網改造升級。(10)完成蓋族溝綜合治理,建設城區北部生態廊道。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大河財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