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名為弘山財富的App究竟是如何運作的?是否涉嫌詐騙?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探訪。
【反映】投了十多萬元的App 突然不能打開了
"最早投的都是一兩千的項目,三五天就收回了。然后就多投了點,沒想到App突然就打不開了。"談起從去年12月底到今年1月中旬的一段網絡理財經歷,鄭州市民楊先生后悔莫及。

楊先生介紹,去年12月底,他通過一個名叫"曉讀書"的微信公眾號,看到了一篇理財類文章,題為《好消息!沒買車買房的機會來了這個行業(yè)必須爆發(fā)...》。文章介紹了一款名為"弘山財富"的App,并稱"隨時隨地理財,只需要200元起投,在家即可輕松賺"。 于是楊先生便下載了該App嘗試理財。"以前從來沒用過這種App,這是第一次。"
"這里邊的項目大多是短期的,有的只要幾天,有的一兩個月就能收回本金,并獲得可觀的利潤。"楊先生說,在利潤的誘惑下,自己開始了投資,起初都是一些小打小鬧,之后越來越大。
"開始的時候的確能獲得收益,還可以提現。"楊先生說,在大額度投資時,自己也曾懷疑過,但正是這些"變現"的收益,讓他放松了警惕。
非但如此,楊先生還拉上自己女朋友加入進來。到今年1月19日,兩人在弘山財富App里還有11萬元的投資,可沒想到App突然無法正常打開了。
"當時,我就感覺自己可能被騙了,趕緊報了警。"楊先生說,警方目前已經立案,但不知道啥時候才能把錢要回來。
家住新鄉(xiāng)市平原新區(qū)的段先生,也有著類似的經歷,去年11月底,他也通過一篇公眾號文章接觸到弘山財富App。"突然打不開,我還以為是系統故障,后來去網上查了查,發(fā)現很多人都在反映這個情況,這才覺得自己被騙。"
在楊先生等人的幫助下,河南商報記者加入了一個弘山財富河南維權微信群,50多位群成員投資金額少則一兩千元,多則十多萬元。
【模式】有人投入22000元 不到倆月獲得收益11000元
楊先生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了弘山財富App的基本使用情況。
楊先生說,下載App后,他根據提示用手機號碼注冊了賬戶,然后只需輸入身份證號碼就能完成實名認證,不需要上傳其他身份信息材料。之后便可以綁定銀行卡或者通過微信掃碼充值投資。
"里邊的項目一般都有起投額和總額度,還會注明收益情況。"楊先生介紹,只要在這個區(qū)間,用戶可以隨意選擇投資額度。"如果正常的情況下,收益和本金都會返還到賬戶里,然后就可以提現了。"
楊先生向河南商報記者展示了幾張項目截圖。其中不少項目涉及風電、環(huán)保、水務、地下管廊等領域的工程項目。楊先生說點擊項目名稱后,詳細的的時間、地點等信息都會出現。"我們也不知道項目是否真實存在,投的時候并沒有實地考察過。"
根據楊先生提供的項目截圖,河南商報記者發(fā)現,弘山財富App里的項目收益不菲。一個名為"年度最強福利"的項目,起投額為10000元,項目周日5天,日分紅2019元,而且每日返息,到期還本。按照這種標準,只需投資10000元,每天就能分紅2019元,5天下來光利息都10095元,賺了一倍。
而另一個"電場風電項目",起投額8000元,項目周日7天,每天分紅334.4元。雖然沒有"年度最強福利"利潤高,不過7天的總收益也接近30%。

段先生表示,從11月底到1月中旬,不到倆月,他一共在弘山財富App投資了22000元,獲得的收益達11000元左右。"我只取出了4000元本金,剩下的本金和收益還沒來得及取,App就打不開了。"段先生說。
【調查】誘使投資者關注弘山財富App的文章 都是哪兒來的
在弘山財富河南維權微信群里,多名成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文章了解到弘山財富App。這些文章都是哪兒來的呢?根據楊先生介紹,他是通過"曉讀書"的文章接觸到弘山財富App。他發(fā)給河南商報記者一張該公眾號推文截圖"內文已經刪了,但標題頁面還在。"楊先生說。圖片顯示,相關文章推送日期為2018年11月6日。
河南商報記者在該公眾號歷史文章中查詢發(fā)現,沒有2018年11月6日相關文章。隨后,河南商報記者聯系上了該公眾號一名自稱"曉曉"的工作人員,詢問是否刊發(fā)過此文,對方表示:"沒有吧,好像不叫弘山。"
而楊先生發(fā)給記者兩張曉讀書公號對其回復內容截圖。其中,"曉讀書"稱,文章是由廣告公司提供的,已第一時間刪除。"理財App出了問題,你直接找他們公司主體。"
也有人表示,他們是通過鄭州一家廣播媒體的微信公眾號獲得此app的消息。
警方已對此事立案,目前正在偵辦中
段先生介紹,在弘山財富App中投資項目,都會自動生成一份電子合同。合同的甲方為投資人,乙方則是"寧夏弘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什么樣的公司呢?河南商報通過天眼查獲悉,該公司注冊地址位于寧夏銀川市金鳳萬達廣場,其經營范圍明確顯示,"不得從事非法集資、吸收公眾資金等金融活動。"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已于1月22日注銷。
河南商報記者多次撥打天眼查和投資者提供的公司電話,均無人接聽。隨后,河南商報記者發(fā)現,該公司最大股東陳某,共入股了7家公司。記者聯系上了其中一家。不過,工作人員稱陳某不是該公司的。
App突然無法使用,不少投資者向當地警方報案。2月18日,銀川市公安局金鳳區(qū)分局官方微博"平安金鳳"發(fā)布了相關警情通報。
通報稱,該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陸續(xù)接到弘山財富App受害人報案。于1月22日對寧夏弘山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集資詐騙案立案偵查。
2月21日,河南商報記者從銀川市公安局金鳳分局獲悉,該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提醒】用App理財 這些事要當心
原本正常使用的理財App突然無法打開。弘山財富App是否存在詐騙行為?
河南予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華陽分析,詐騙罪要求行為人必須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而且必須表現為直接故意,而且詐騙罪的行為人須為自然人,單位不能成立詐騙罪。在這個事件中,如果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等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且存在詐騙的直接故意,以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式,使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而處分了財產,此時該公司的主要負責人等涉嫌詐騙罪。如果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公司注銷僅是因為經營不善破產等正常原因,則不存在詐騙行為。
"App理財突然無法正常使用,情況很多。有的是經營遇到問題,有的可能涉嫌非法集資。消費者很多時候難以確定是否存在詐騙。"鄭州市公安局犯罪偵查局反詐中心的郝警官說,建議消費者理財選擇銀行等正規(guī)渠道。
李華陽稱,網絡App理財往往具有理財平臺未經注冊審批、風險提示不足、資金缺乏監(jiān)管、經營者"攜款跑路"等潛在風險;常具有利用金融類釣魚網站進行虛假宣傳、以收益高,收益快為誘餌等特征。
投資人在網絡APP理財平臺上投資時,應注意審查互聯網理財平臺是否在工商局進行注冊、是否經過相關部門審批發(fā)行等。另外,對于高額回報承諾的宣傳,投資者應當尤為警惕。最后,投資者應當注意保存相關證據,發(fā)現受騙后應及時報案。
【征集】又是一年"315",商報記者在行動
3月15日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即將到來,河南商報記者已經整裝待發(fā)。無論是網購還是線下消費;無論是天涯還是海角,只要你在消費中遇到欺詐和難題,就趕緊跟我們聯系吧。
商報維權熱線:0371-86088666
小彎:13137128732
媛媛:13526706708
遠懷:17703852081
晶晶:15538223057
阿洋:15903689983
老韓:13513713515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韓忠林 受訪者供圖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