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創新驅動發展水平,重點抓好這幾方面工作
在全面提升漯河創新驅動發展水平方面,《意見》指出要重點抓好這幾個方面:
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這兩個主攻方向,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漯河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更加注重運用信息技術和高新技術建設改造提升食品等傳統產業,進一步推動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互動和創新發展。
圍繞駐馬店著力發展的主導產業、支柱產業,選擇一批對產業發展具有龍頭帶動作用、創新發展能力強的創新型骨干企業;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支持互聯網、電子商務企業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新認定的國家級、市級高新技術企業,漯河市財政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5萬元的獎勵。
鼓勵建設大學生創業園等創業載體。重點支持職業技術學院、食品學院、漯河技師學院、各產業集聚區建設眾創空間,力爭到2020年,漯河建成要素齊全、開放共享的“眾創空間”10個。對新備案的國家級和省級眾創空間,漯河市財政分別一次性給予30萬元、20萬元的獎勵;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市財政分別一次性給予50萬元和30萬元的獎勵。力爭到2020年,漯河每個產業集聚區至少新建1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各級孵化器數量達到10家以上。
| 多措并舉,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在深化改革方面,《意見》指出,改革資金支持方式,改變以直接撥款為主的科技經費和產業引導資金支持方式,建立以風險投資基金、風險補償等金融手段支持研發和產業化的財政支持機制。
鼓勵企業與全國有創新實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對接與合作,引進和共建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技術轉移中心,在優勢產業領域以及共性技術領域,新建5個以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對企業向高校院所、科技平臺購買科技服務、科技成果等進行補貼;對引進國內500強企業的研發中心、跨國公司的研發總部或區域性研發中心、知名高校產業技術推廣中心在漯河市進行技術轉移和產業化成果給予獎勵。
此外,完善收入分配激勵機制,繼續鼓勵在漯高校、科研院所、國有企事業單位科技人員創新創業。鼓勵高校、科研院所支持科研人員轉化成果創業,職務發明成果轉讓收益用于獎勵科研負責人、骨干技術人員等重要貢獻人員和團隊的受益比例不低于50%,最高可至100%。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資助。大中專學生初創企業,正常經營3個月以上的,可申請5000元的一次性開業補貼。設立7年的大學生創業扶持期,即畢業前2年和畢業后5年,在此期間,可享受大學生創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大創業信貸支持力度,自主創業的各類創業群體可申請最高1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已成功創業且帶動就業5人以上、經營穩定的創業者,可給予貸款再支持,總額度最高不超過50萬元。
| 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
在營商環境方面,加快建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鹽化工和食品產業研發等重大平臺載體,積極引進一批高端研發機構,突破一批關鍵應用技術,服務和帶動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到2020年,力爭沙澧產業集聚區建成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城產業集聚區建成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臨潁產業集聚區、淞江產業集聚區建成省級創新型產業集聚區。對新認定的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漯河市財政分別一次性給予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創新平臺組織模式。按照市場化原則,探索建立新型產業技術研發組織,加快推動漯河生物醫藥、軟件開發、食品深加工等產業技術研究機構建設,創新內部管理、人才引進、收益分配等機制,爭取更多更快地加盟河南省產業技術創新平臺。
同時,著力打造科技創業金融服務鏈。引導科技銀行、保險、擔保、創投等各類科技金融載體密切合作,著力打造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有機結合的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鼓勵融資性擔保機構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供擔保服務,引導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新型信貸業務,漯河市財政對單個中小微企業專利質押融資貸款利息、評估、擔保、保險等費用給予不超過實際發生額50%、年貼息不超過20萬元的補助。
加強多層次科技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各縣區要設立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并積極與社會創投機構合作成立風險投資基金,放大投資效應,支持科技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實施戰略性并購重組和產業整合,提升企業整體實力。
作者: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陶紀燕 劉安琪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大河財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