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江大河》劇照
本報上海專電 是不是被網絡視頻平臺上的各種古裝言情玄幻劇炫花了眼?是不是提起電視劇就想起“宮斗”?
2018年,古裝劇、宮斗劇和歷史劇幾乎成為電視劇的代名詞,雖然也有類似于《延禧攻略》《如懿傳》這樣的爆款,但類型重復、套路相似也讓觀眾感到審美疲勞。3月5日,在2019上海電視劇制播年會上,全國主流影視制作公司匯聚一堂,與會者認為,2018年在控制總量的基礎上,全國電視劇市場趨于理性,虛熱局面有所扭轉,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競爭激烈,在未來會成為電視劇題材的主旋律。
電視劇要拿品質說話
長期以來,明星高片酬、劇本質量堪憂等現象一直是困擾影視行業的重要問題,SMG東方衛視總監、影視劇中心主任王磊卿表示:“對整個行業來說,必須認清兩個現實,藝人限薪不可逆轉,平臺采購限價不可逆轉。給演職人員一個提醒,如果依舊守株待兔,或者繼續變著法漫天要價,那也許就是新人占C位,舊人淚茫茫。”
除此之外,王磊卿還建議改良影視作品的評價體系。針對“粉圈狂歡”成為影視行業的隱形干擾源、藝人經紀的隱形炸彈,他表示,“粉圈狂歡”怪象連連,如粉絲購買熱度、抹黑對手、營銷號渾水摸魚等。
王磊卿分析,如今的電視劇市場亂象涵蓋了方方面面,投資方為了對賭協議的數字,壓縮創作周期;編劇召集團隊拆分劇本,拼湊組合急就章;導演不做前期也不做后期,無縫進組賺快錢;制片在選角方面不看適合度,只要能請到大咖就萬事足矣;藝人面臨著人設崩塌的風險,卻也能喊出天價片酬。“一部電視劇的好壞絕對不能被粉圈狂歡所綁架,流量為王的時代過去了,終將拿作品說話,拿品質說話。”王磊卿如是說。
面對2019年的變化,王磊卿希望業內能打破泡沫慣性、主動迎接挑戰、改良評價體系、拓寬創作格局,將擋住行業發展的關坎一一越過。同時,正視且守住中國電視劇的優良基因,拿出創作的真情,才能觸碰到觀眾的真心。
網劇平臺注重新劇競爭
目前網劇的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傳統電視劇,制作成本和演員陣容也逐漸與傳統電視劇縮小差距。在題材上,選擇網播的電視劇也呈現出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前期大火的《怒晴湘西》,如今正在熱播的《黃金瞳》,2019版《倚天屠龍記》等。那未來傳統電視臺和互聯網視頻平臺又是一個怎樣的關系?
索福瑞中國區數據科學家鄭維東介紹,在2018年,不同頻道的黃金檔已經形成較為明顯的區隔。中央臺兩個電視劇主播頻道一方面主打社會倫理劇牌,另一方面則深耕小類題材,時代變遷、農村、奮斗勵志等成為深挖題材,并出現了不少收視佳作。
省級衛視則主推都市情感劇,都市生活和言情題材播出比重較往年突飛猛進,另外,大量的時代變遷劇甚至超越了往年的軍事斗爭、諜戰、近代傳奇、社會倫理等大類題材,成為2018年新貴大類,而以古裝宮斗為主的戲說演繹劇數量低到冰點。
鄭維東表示,無論何時,好劇一直都處于稀缺狀態,現象級大劇更是“可遇不可求”。互聯網視頻平臺更注重在新劇方面的競爭,“相信未來網臺互動、同頻互動會成為電視行業的主流現象”,鄭維東說。
近年主旋律影視題材備受關注,像《大江大河》這樣的主旋律作品也得到了廣大年輕觀眾的喜愛。如何理解“主旋律”,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認為制作作品不應該只為了“蹭熱點”,而應該是自己“有感而發”的。他在八九年前就接觸到了《大江大河》的小說,讓他非常感動,打算改編成劇,“只要你投入了真情實感,就一定能傳遞出去,傳遞到普通的老百姓甚至是年輕觀眾心里”。
記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