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北晨頤商苑的業主近期反映,小區電費收的太不合理,除了家里用電,還要收取公攤電費。
據業主介紹,自小區交房后,他們跟鄭州北晨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晨物業)簽訂了《前期物業管理服務協議》,河南商報記者從其中一份合同中看到,落款時間為2004年。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媛媛 文/圖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河南商報

業主劉欣(化名)算了一下,2017年8月底交電費時,她一共就用了10度電,可公攤電費就達到80多度,電費達56元,合下來每月的電費都劃到“5.6元/度”。

而像這樣的情況,在北晨頤商苑的不少業主家都存在,每月的公攤電都在十幾度到八十多度不等。
那么,公攤電費該不該收?收取的依據又是什么呢?
【小區每度電收0.568元,還要收公攤電費】
北晨頤商苑小區坐落在北三環文化路交叉口,交付使用已近20年,由鄭州北晨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建成。

近期,該小區的不少業主向河南商報記者反映,小區電費收取存在“貓膩”。業主介紹,小區交房以來,并未實現一戶一表,而是由物業代收電費。
據業主們提供的近兩年的電費收取票據顯示,該小區的電費單價為0.568元/度,其中一位業主在2017年8月只使用了10度電,公攤達88.7度;另一位業主在2017年12月份只用了6度電,公攤也是80多度。
業主李麗(化名)說,小區里的公攤電費已經收了十幾年了,一直沒咋計較過,這一算,不得了。“每家每月平均按80度算,一年下來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業主們不解,這筆公攤電費該不該收?收取的依據是啥?又歸了誰?
【除了電費,物業公司的資質也遭到質疑】
李麗說,除了電費,小區內的其他問題也不少,環境更是沒法提。“路面都是坑坑洼洼的,電線亂的很,垃圾桶也是破的。”

據業主介紹,自小區交房后,他們跟鄭州北晨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晨物業)簽訂了《前期物業管理服務協議》,河南商報記者從其中一份合同中看到,落款時間為2004年。
但是業主們反映,不知從何時起,北晨物業搖身一變,成了鄭州勝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捷物業)。據業主劉欣提供的一份物業收費發票顯示,上面清楚地蓋著勝捷物業的公章。
劉欣表示,他們并未跟勝捷物業簽過合同,對方似乎沒有資格來管理小區。
【物業經理:勝捷物業是由北晨物業變更名稱而來】
3月6日下午,就上述問題,河南商報記者采訪了勝捷物業的葉經理。
首先,就物業公司的服務資格問題,葉經理表示,勝捷物業是由北晨物業變更名稱而來。
她介紹,在小區剛建成交房時,是由北晨物業跟業主簽訂的物業服務合同,到了2007年底,又開發了二期的公寓項目。“后來要求置業和物業分開,我們就不用北晨這個名字了,改為勝捷物業,這在工商上都有備案。”葉經理表示,關于變更名稱的證明文件,她已經提供給社區。
但對此說法,業主劉欣表示質疑,她稱,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的結果顯示,鄭州勝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早于2001年8月就已經注冊成立。

其次,關于小區收取公攤電費一事,葉經理稱,電費不是物業收的,而是置業公司委托的人來收費。“這個電費不是非要物業公司收,小區近20年來,一直是這樣的。”
“為什么收取公攤電費,依據是什么?”
“物業公司就沒收電費,小區建成快20年了,他們物業費的標準一直沒有變動過,不管是誰來管理,總得能裹得住成本,誰也不可能倒貼錢來服務。”
“物業公司是小區的管理者,為什么由別人(置業公司)來收電費?”
“物業公司有這個權利不讓別人(置業公司)收嗎?
“為什么沒有?”
“那物業公司就是沒有。”
在與河南商報記者的對話中,葉經理一直表示,雖然業主是在物業中心交的電費,但這筆錢的確不是物業公司收的,且未回應收取公攤電費的依據。“原來是在配電室交的,后來為了收費方便,才在物業中心收。”
【北晨社區:收取公攤電費不合適,已責成停止收取】
3月6日下午5點左右,河南商報記者來到北晨社區,求證葉經理所說的物業公司名稱變更一事。
在北晨社區辦公室內,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了一份《企業名稱變更核準通知書》復印件,加蓋了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鄭州市金水區工商管理和質量技術監督局的公章。上面寫到,鄭州北晨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企業名稱變更登記材料收悉,經審查,核準企業名稱變更為:鄭州勝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北晨社區趙姓主任表示,如果勝捷物業是由北晨物業變更名稱而來,那么,他認為,應該是有資格在小區收費服務的。
關于公攤電費的問題,趙主任說,經社區咨詢過專業部門后認為,收取公攤電費原則上是不合適的。“我們已經責成停止收取公攤電費。”他表示,據物業公司反饋,當初未按一戶一表進行安裝,主要是考慮到階梯電費。“經業主反映后,目前正在落實調查一戶一表的問題。”
3月7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又聯系了鄭州市發改委公用價格處,工作人員告知,凡合表用戶,電價均為0.568元/度,但是,物業企業服務中已經包含了公攤水電費,居民電價之外不能再加收任何費用。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媛媛 文/圖
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