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兒童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周崇臣(右)
河南商報記者 張郁/攝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兒童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周崇臣接受商報記者專訪,為兒科發展發聲。
解決當前兒科發展困境,提高醫務人員待遇最直接、最可行。
最近,紀錄片《人世間》火了起來,在第八集的《兒科醫生》中,一句“我們的痛,兒科醫生沒人當”道出了目前行業的窘境。
而對河南省兒童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周崇臣來說,這樣的痛也疼在他心上。今年全國兩會上,作為長年關注兒科問題的全國人大代表,他再次為兒科的建設和發展發聲。
“病癥”
兒科醫生少、壓力大、待遇低制約兒科建設與發展
周崇臣介紹,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兒科建設與發展。“但是,兒科工作壓力大、人員少、待遇低的現象未能明顯改善。”周崇臣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兒科被稱為“啞科”,問診困難、檢查治療困難、各種操作難度大,加上兒童是一個社會最關注的群體,家庭成員期望值高,都加劇了兒科工作壓力。
根據統計,70.9%的兒科醫護人員日均工作9小時以上,兒科醫師日均承擔門診人次數是其他執業醫師的2.4倍,年均承擔的出院人次是其他執業醫師的2.6倍,“兒科醫生超負荷接診,往往是出診時不敢喝水,甚至帶病上陣成為工作常態。”
與壓力相伴的,還有兒科醫生較低的待遇。周崇臣說,河南兒科醫療聯盟地市和縣級成員單位調查情況顯示,綜合醫院兒科收入普遍低于醫院其他科室。
周崇臣介紹,兒科醫生少、壓力大、待遇低已經成為制約兒科建設與發展的三大主因。
“藥方”
進一步提高兒科醫務人員待遇最直接、最可行
周崇臣認為,進一步提高兒科醫務人員待遇,是亟待關注落實的問題,也是解決當前兒科發展困境最直接、最可行的途徑。
為此,他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加大對兒科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落實工作的督導檢查,調整后的醫療費用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推動國家政策落地。
同時,建議國家層面出臺政策,建立符合兒科特點的績效分配內部機制,同時真正落實兒科醫務人員收入不低于本單位同級別醫務人員收入平均水平。“要將此項工作納入該地區醫療衛生體系考評范圍,并與院長的績效考評掛鉤,在各類醫院重大考核評審中增加兒科薪酬專項考核指標。”周崇臣說。
此外,他建議增加兒科特殊崗位津貼、加大兒科投入,在設備成本費用負擔方面給予照顧等,支持兒科發展。
“病癥”
在我國,意外傷害占兒童死因總數的26.1%
“今年3月,一段媽媽在電梯內倒背孩子并不停抖動的視頻上了熱搜。”周崇臣說,視頻中6歲男童吃花生時被噎窒息,媽媽在送醫的過程中,想了各種辦法,倒背、抖動,雖然孩子在10分鐘之后便送到醫院,但仍沒有挽回生命。
周崇臣說,去年一年,河南省兒童醫院成功救治兒童氣管異物1206例,完成鼻腔異物、外耳道異物、消化道異物、陰道異物等手術2005例,接診各類外傷患兒2826例;近兩年接診燒燙傷患兒約600例。
據了解,在我國,意外傷害占兒童死因總數的26.1%,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加。周崇臣說,盡管青少年兒童傷害越來越受到關注,但目前急救基礎知識普及還不夠。
“醫學上,心搏驟停4~6分鐘內,是成功搶救的黃金時間,錯過這段時間,搶救成功率隨之下降。”周崇臣介紹,歐美發達國家的急救普及率達30%~80%,但我國具備急救能力的第一目擊者僅1%左右,“規范的醫療急救技術,在關鍵時刻發揮的作用事關生命安危,救治時間越提前,成功率越高。”
“藥方” 構建有效的社會安全管理模式
周崇臣認為,預防兒童意外傷害,不是一個部門、一個人的責任,應該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給予廣泛關注,需要醫院、家庭、學校及社會的參與,構建有效的社會安全管理模式。
為此,他建議,制定規范的常見病意外傷害宣傳手冊,為臨床及兒童看護者提供意外傷害的基本知識、預防措施及急救知識,對預防與急救提供專業性的指導。
同時,教育管理部門將兒童意外傷害防治內容納入各類學校的輔助課程,面向學校、老師、大學生和孩子開展知識普及。
家庭教育上,重視對兒童家長的健康教育,疾控部門在孕產期媽媽建檔、產檢、疫苗培訓等環節,發放兒童意外傷害防治宣教手冊并列入培訓項目,將預防關口進一步前移。
同時,加大對兒童意外傷害防治的規范宣傳與正確引導,通過多媒體形式開展廣泛宣傳教育,做好健康宣傳的源頭把關。
記者:河南商報特派北京記者 王喬琪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