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
鄭州溝、渠、壩等也要“精準施治”
2017年,鄭州實行河長制,全市111條河流、16個湖泊、141座水庫都掛上“河長名片”,隨著河長制有序推進,鄭州治河動作頻出。
近日,《鄭州市2019年河湖(庫)長制工作要點》已經印發,《要點》提到,今年鄭州市要著力打造全水域河湖長體系,在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的基礎上,以鄉鎮(辦)、村(社區)為主體,將境內塘、溝、渠、堰、壩小微水體,3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引水灌渠等納入河湖長制監管范圍,打通河湖管理保護“最后一公里”,打造全水域河湖長體系。
按照計劃,今年4月底前完成普查,7月底前完成體系建設。 結合農村溝渠實際,年底前,采取分片組合、區域打包的形式, 建立一溝(渠)一檔,編制一溝(渠)一策,實施精準施治,推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進程。
此外,去年,鄭州部分地區已嘗鮮“河長+警長”模式,聯手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為,今年 “河湖警長制”將在鄭州全面推開,力爭實現“白天見警車,夜間見警燈”,不斷強化涉水聯合執法工作機制,保障河湖(庫)健康運行。
此外,發揮公益訴訟在水生態保護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河湖長+檢察長”機制,架起河湖保護“法治高壓線”,推動河湖管理保護難題依法規范解決。
【“解渴”】
西水東引、牛口峪引黃等“解渴”工程加快建設
一直以來,鄭州都是一座缺水的城市,在“解渴”的水源工程建設上,鄭州今年也要發力。
按照“工程補短板”的要求,鄭州要加快西水東引、牛口峪引黃、石佛沉砂池等水源工程建設,抓住南水北調棄水的有利時機,用好引黃、南水北調等過境水源,努力保證河湖生態基流。
此外,推進鄭州市西南區水系連通工程、惠濟區滎澤古城水系建設、新鄭市河湖貫通工程等水系連通工程建設,構建“布局合理、蓄泄統籌、豐枯調劑、多源互補、互連互通、調控自如”的現代水網,發揮生態水最大效能,提升水生態文明建設質量;加快推進賈魯河、雙洎河、索須河等重點河湖的生態治理工程,大力實施濕地生態系統恢復工程,推進全市河湖水系的生態提升。
【治污】
市區建成區不允許存在黑臭水體 河流水質達Ⅲ類
《要點》要求,今年,市區建成區內河流基本達到Ⅲ類水質;賈魯河中牟陳橋斷面、雙洎河新鄭黃甫寨斷面、梅河老莊尚斷面和丈八溝梁家橋斷面水質進一步改善,達到Ⅳ類;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達到98%。
同時,市區建成區不允許存在黑臭水體;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的縣(市)基本消除黑臭現象;其他縣城基本完成建成區黑臭水體截污納管、排污口整治任務。
河湖管理范圍全部劃定,管理邊界標識基本到位。河湖“四亂”問題得到清理、河湖采砂得到規范,污水入河、 污泥現河問題得到整治,入河口門設置進一步規范,河湖環境明顯改善,生態逐步恢復。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文 記者 鄧萬里/圖編輯:河南商報 韓坦道
來源:河南商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