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1日11點10分,將因不同尋常的意義被載入暢通鄭州的史冊——這一刻,上跨亞洲最大鐵路編組站——鄭州鐵路北編組站的農業路大橋提前建成通車,其相鄰段主線橋,京廣快速路互通南向西、西向南、西向北三條匝道也隨即開通。至此,鄭州市農業路快速通道主線已全部建成通車,也標志著鄭州市“井字+三環”快速路網體系組網完成。
當天,河南商報記者分多個時段進行探訪,農業路高架桐柏路至南陽路段,橋上行駛相比橋下可節約60%左右的時間。
現場 第一批司機排隊通過
3月31日上午,在通車儀式現場,大橋的承建單位中鐵大橋局的項目副經理劉占祥在現場顯得格外激動,不停地揮舞著雙手向過往的司機致意,而車主們也紛紛搖下車窗,對著劉占祥和他的工友們豎起大拇指。
“心情確實很激動啊,修這個大橋真的不容易,從開工到現在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了,我每天都在盼著通車的這一天。”劉占祥說。

3月31日11點10分,第一批司機排隊通過。排在前兩位的司機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等了40多分鐘,不為別的,就是想見證這一歷史時刻。排隊通過的時候,很多人難掩激動心情,甚至有人從車窗內伸出手機拍照留念。
探訪 橋上用時相比橋下少了70%
3月31日上午,隨著農業路大橋的通車,其相鄰段主線橋,京廣快速路互通南向西、西向南、西向北三條匝道也隨即開通,不少車主沿匝道駛入大橋。
3月31日的探訪中,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以農業路桐柏路西向東上橋口和東向西下橋口,以及農業路南陽路東向西上橋口為例,從上午11時到下午6時的探訪看,車輛陸續駛入,車流量逐漸增加。
其中,當天下午5時左右,河南商報記者從農業路高架桐柏路駛到南陽路,橋上一路暢通,用時1分鐘40秒左右,但橋下行駛時,受紅燈和非機動車混行影響,用時4分鐘30秒左右,南陽路至桐柏路方向,用時基本一致,整體來看,該路段橋上行駛相比橋下節約60%左右的時間。
另外,下午4時左右,從農業路南陽路到農業路中州大道方向,橋上行駛用時約8分鐘,橋下行駛用時約31分鐘,橋上行駛相比橋下節約時間在70%左右。
探訪 農業路大橋成“打卡地” 需注意安全隱患
河南商報記者還注意到,隨著農業路大橋的開通,不少市民將此地變成了“打卡地”。有不少車主行駛到該路段后,靠邊停車拍照合影、錄制視頻。

其中,不少市民稱,“大橋顏值高,沿途風景好。”“大橋跨鐵路(編組站),這種景象見得不多,周邊建筑也能一眼看遍。”
此外,因為大橋剛剛開通,零星市民步行上橋看風景,存在安全隱患。
鄭州市交警二大隊民警李冰提醒廣大車主,快速路上停車屬于違停,一些市民在農業路高架上停車拍照,民警發現后將現場處罰200元并進行勸離,也請廣大市民遵守交通規則,不要在高架橋上停車,以免發生危險。
探訪 文化路口易擁堵
農業路快速通道上下橋匝道口,因為車輛增加,往往是易擁堵點。以農業路南陽路為例,機動車、非機動車在此混行,加上地鐵五號線施工,時常出現擁堵。以當天18時至19時為例,農業路南陽路東向西方向上橋匝道口,車輛經過時,擁堵時間往往在四五分鐘。
此外,農業路快速通道南陽路西向東方向下橋匝道未開通,許多需要行駛到南陽路上的車輛,需要行駛到文化路匝道口下橋后再掉頭,也使得農業路文化路口容易擁堵。
農業路大橋的幾個“最”跨度最大 橋面最寬
在農業路快速通道工程中處于重要地位的農業路大橋段由鄭州鐵路局代建。大橋為獨塔雙索鋼混結合梁斜拉橋,橋面寬43米,雙向十車道,是國內同類橋型中跨度最大、橋面最寬的結合梁斜拉橋。
主橋斜拉橋索力承載量最大
主橋采用斜拉橋索力獨塔等跨半漂浮體系,斜拉索采用平行鋼絲斜拉索,斜拉索最大索力承重約900噸,打破了國內同類橋梁中斜拉橋索力承載的紀錄。
國內同類型寬幅鋼橋頂推的最大跨徑
受鐵路編組站等外界條件限制,施工采用步履式頂推法施工,頂推最大懸臂跨度為92米,為國內同類型寬幅鋼橋頂推的最大跨徑。
鄭州橋梁建造史上最高塔柱
塔柱高150米,下橫梁距地面33.5米高,為鄭州橋梁建造史上最高塔柱。
開創在鐵路編組站上方施工的新模式
為確保鐵路不間斷運行,打破了原有傳統模式下“過車停工”的施工方式,采用了“邊施工、邊通車”的施工方案,開創了在鐵路編組站上方施工的新模式。
農業路快速通道小檔案
鄭州市農業路快速通道工程西起西三環以西雄鷹東路,東至鄭東新區金源東街,全長13.581公里,由鄭州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工程自2015年3月9日進場施工;2016年1月26日,南陽路以東段主線橋建成通車;2017年1月8日,桐柏路以西段主線橋建成通車;2018年9月7日,沙口路至南陽路段建成通車;2018年12月31日,沙口路至嵩山路地面道路建成通車;2019年3月31日,農業路高架主線建成通車。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沖/文 鄧萬里/圖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商報

當天,河南商報記者分多個時段進行探訪,農業路高架桐柏路至南陽路段,橋上行駛相比橋下可節約60%左右的時間。
現場 第一批司機排隊通過
3月31日上午,在通車儀式現場,大橋的承建單位中鐵大橋局的項目副經理劉占祥在現場顯得格外激動,不停地揮舞著雙手向過往的司機致意,而車主們也紛紛搖下車窗,對著劉占祥和他的工友們豎起大拇指。
“心情確實很激動啊,修這個大橋真的不容易,從開工到現在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了,我每天都在盼著通車的這一天。”劉占祥說。

3月31日11點10分,第一批司機排隊通過。排在前兩位的司機告訴記者,他們已經等了40多分鐘,不為別的,就是想見證這一歷史時刻。排隊通過的時候,很多人難掩激動心情,甚至有人從車窗內伸出手機拍照留念。
探訪 橋上用時相比橋下少了70%
3月31日上午,隨著農業路大橋的通車,其相鄰段主線橋,京廣快速路互通南向西、西向南、西向北三條匝道也隨即開通,不少車主沿匝道駛入大橋。
3月31日的探訪中,河南商報記者注意到,以農業路桐柏路西向東上橋口和東向西下橋口,以及農業路南陽路東向西上橋口為例,從上午11時到下午6時的探訪看,車輛陸續駛入,車流量逐漸增加。
其中,當天下午5時左右,河南商報記者從農業路高架桐柏路駛到南陽路,橋上一路暢通,用時1分鐘40秒左右,但橋下行駛時,受紅燈和非機動車混行影響,用時4分鐘30秒左右,南陽路至桐柏路方向,用時基本一致,整體來看,該路段橋上行駛相比橋下節約60%左右的時間。
另外,下午4時左右,從農業路南陽路到農業路中州大道方向,橋上行駛用時約8分鐘,橋下行駛用時約31分鐘,橋上行駛相比橋下節約時間在70%左右。
探訪 農業路大橋成“打卡地” 需注意安全隱患
河南商報記者還注意到,隨著農業路大橋的開通,不少市民將此地變成了“打卡地”。有不少車主行駛到該路段后,靠邊停車拍照合影、錄制視頻。

其中,不少市民稱,“大橋顏值高,沿途風景好。”“大橋跨鐵路(編組站),這種景象見得不多,周邊建筑也能一眼看遍。”
此外,因為大橋剛剛開通,零星市民步行上橋看風景,存在安全隱患。
鄭州市交警二大隊民警李冰提醒廣大車主,快速路上停車屬于違停,一些市民在農業路高架上停車拍照,民警發現后將現場處罰200元并進行勸離,也請廣大市民遵守交通規則,不要在高架橋上停車,以免發生危險。
探訪 文化路口易擁堵
農業路快速通道上下橋匝道口,因為車輛增加,往往是易擁堵點。以農業路南陽路為例,機動車、非機動車在此混行,加上地鐵五號線施工,時常出現擁堵。以當天18時至19時為例,農業路南陽路東向西方向上橋匝道口,車輛經過時,擁堵時間往往在四五分鐘。
此外,農業路快速通道南陽路西向東方向下橋匝道未開通,許多需要行駛到南陽路上的車輛,需要行駛到文化路匝道口下橋后再掉頭,也使得農業路文化路口容易擁堵。
農業路大橋的幾個“最”跨度最大 橋面最寬
在農業路快速通道工程中處于重要地位的農業路大橋段由鄭州鐵路局代建。大橋為獨塔雙索鋼混結合梁斜拉橋,橋面寬43米,雙向十車道,是國內同類橋型中跨度最大、橋面最寬的結合梁斜拉橋。
主橋斜拉橋索力承載量最大
主橋采用斜拉橋索力獨塔等跨半漂浮體系,斜拉索采用平行鋼絲斜拉索,斜拉索最大索力承重約900噸,打破了國內同類橋梁中斜拉橋索力承載的紀錄。
國內同類型寬幅鋼橋頂推的最大跨徑
受鐵路編組站等外界條件限制,施工采用步履式頂推法施工,頂推最大懸臂跨度為92米,為國內同類型寬幅鋼橋頂推的最大跨徑。
鄭州橋梁建造史上最高塔柱
塔柱高150米,下橫梁距地面33.5米高,為鄭州橋梁建造史上最高塔柱。
開創在鐵路編組站上方施工的新模式
為確保鐵路不間斷運行,打破了原有傳統模式下“過車停工”的施工方式,采用了“邊施工、邊通車”的施工方案,開創了在鐵路編組站上方施工的新模式。
農業路快速通道小檔案
鄭州市農業路快速通道工程西起西三環以西雄鷹東路,東至鄭東新區金源東街,全長13.581公里,由鄭州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
工程自2015年3月9日進場施工;2016年1月26日,南陽路以東段主線橋建成通車;2017年1月8日,桐柏路以西段主線橋建成通車;2018年9月7日,沙口路至南陽路段建成通車;2018年12月31日,沙口路至嵩山路地面道路建成通車;2019年3月31日,農業路高架主線建成通車。
作者:河南商報記者 陳朋沖/文 鄧萬里/圖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