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鄭州市區出發向南約70公里,就到了長葛市大周鎮。大周鎮地處鄭、汴、許三市交界處,經濟實力穩居許昌市首位,被媒體稱為“一個財政收入富敵窮縣的工業強鎮”。
地處中原腹地的鄉鎮如何擁有如此強勁的發展力?一起去看看關于大周鎮的故事。
一家“鄉鎮企業”,也能做到“世界第一”
4月11日,河南商報記者來到大周鎮王皮廟村,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學義介紹,如今,他們村已有了大變化,因為企業多,就業途徑廣,很多人不再出門打工,選擇在家門口上班,“你看,在我們村里,村民出門就是水泥馬路。村中央還有公園、廣場,晚上不少人會來跳廣場舞。我們還在村里實施了生活污水終端處理工程,污水收集率達90%以上,實現了雨污分流,減少環境污染。”

據介紹,大周鎮現有大小企業1000多家、個人收購戶1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86家。民營經濟的發展,不但讓村民的生活變好、變美了,企業也在這里產生了新的活力。
2017年8月14日,全球第一條高檔鎂合金汽車輪轂生產線在河南德威股份公司建成投產。鎂合金汽車輪轂有啥優勢?日前,河南商報記者來到這家位于大周鎮的公司,據德威公司總經理孫中?介紹,鎂合金輪轂具有重量輕、強度高、阻尼性好等特點,“比如,鎂合金輪轂一般要比市面上的輪轂輕40%左右,能讓汽車省油,提速還快,節油率可達8%~18%。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能提高20%的續航能力。”
孫中?坦言,目前他們有全世界行業內真正意義上實現產業化的第一條生產線,企業能越走越遠,離不開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土地、融資等諸多方面,相關政府部門都給我們提供了便利,大大加速了企業的發展。”
20年時間,大周鎮的財政收入增長了340倍
大周鎮的財政收入從1998年的230萬元增長到2018年前10個月的78128萬元,20年間增長340倍;再生金屬企業、收購戶從1979年屈指可數的6家猛增到2018年各類企業、收購戶2110家,40年間增長351.7倍。大周鎮的發展讓人感嘆。
在大周鎮黨委書記王彥偉看來,非公經濟的迅猛發展,是使大周鎮由一個內陸窮鄉嬗變為許昌市第一經濟強鎮的主要推動力量。
據了解,大周鎮是長江以北有色金屬最大集散地和蜂產品加工基地,近年來,大周鎮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突出有色金屬產業主導地位,夯實農業基礎,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力度,實現了“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使大周鎮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前列,穩居許昌市第一位。
這些年來,大周鎮按照許昌長葛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加快了鎮區的規劃提升工作,著力改善鎮區環境,提升城鎮品位。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高標準升級改造了鎮域主干道20多公里。今年以來,還對鎮區道路、路燈進行了整修,綠化帶進行了提升,栽種農田林網、防護林、片林等植樹綠化1170多畝,行道綠化樹3萬多棵,拓寬村村連接道路12公里,各村排前路基本全覆蓋,設立村牌景觀石28處。
2019年,大周鎮還給自己定下了“小目標”: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高于許昌市各產業集聚區平均水平,發展質量高于全省產業集聚區平均水平,宜工、宜業、宜居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成為全國一流的“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成為全國重要的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成為全國重要的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通訊員 王軍偉 文/圖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商報


地處中原腹地的鄉鎮如何擁有如此強勁的發展力?一起去看看關于大周鎮的故事。
一家“鄉鎮企業”,也能做到“世界第一”
4月11日,河南商報記者來到大周鎮王皮廟村,該村黨支部書記王學義介紹,如今,他們村已有了大變化,因為企業多,就業途徑廣,很多人不再出門打工,選擇在家門口上班,“你看,在我們村里,村民出門就是水泥馬路。村中央還有公園、廣場,晚上不少人會來跳廣場舞。我們還在村里實施了生活污水終端處理工程,污水收集率達90%以上,實現了雨污分流,減少環境污染。”

據介紹,大周鎮現有大小企業1000多家、個人收購戶1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86家。民營經濟的發展,不但讓村民的生活變好、變美了,企業也在這里產生了新的活力。
2017年8月14日,全球第一條高檔鎂合金汽車輪轂生產線在河南德威股份公司建成投產。鎂合金汽車輪轂有啥優勢?日前,河南商報記者來到這家位于大周鎮的公司,據德威公司總經理孫中?介紹,鎂合金輪轂具有重量輕、強度高、阻尼性好等特點,“比如,鎂合金輪轂一般要比市面上的輪轂輕40%左右,能讓汽車省油,提速還快,節油率可達8%~18%。對于新能源汽車來說,能提高20%的續航能力。”
孫中?坦言,目前他們有全世界行業內真正意義上實現產業化的第一條生產線,企業能越走越遠,離不開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土地、融資等諸多方面,相關政府部門都給我們提供了便利,大大加速了企業的發展。”
20年時間,大周鎮的財政收入增長了340倍
大周鎮的財政收入從1998年的230萬元增長到2018年前10個月的78128萬元,20年間增長340倍;再生金屬企業、收購戶從1979年屈指可數的6家猛增到2018年各類企業、收購戶2110家,40年間增長351.7倍。大周鎮的發展讓人感嘆。
在大周鎮黨委書記王彥偉看來,非公經濟的迅猛發展,是使大周鎮由一個內陸窮鄉嬗變為許昌市第一經濟強鎮的主要推動力量。
據了解,大周鎮是長江以北有色金屬最大集散地和蜂產品加工基地,近年來,大周鎮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突出有色金屬產業主導地位,夯實農業基礎,加大民生工程建設力度,實現了“三化”協調、科學發展,使大周鎮經濟綜合實力進入全省前列,穩居許昌市第一位。
這些年來,大周鎮按照許昌長葛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加快了鎮區的規劃提升工作,著力改善鎮區環境,提升城鎮品位。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累計投入資金2億多元,高標準升級改造了鎮域主干道20多公里。今年以來,還對鎮區道路、路燈進行了整修,綠化帶進行了提升,栽種農田林網、防護林、片林等植樹綠化1170多畝,行道綠化樹3萬多棵,拓寬村村連接道路12公里,各村排前路基本全覆蓋,設立村牌景觀石28處。
2019年,大周鎮還給自己定下了“小目標”: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高于許昌市各產業集聚區平均水平,發展質量高于全省產業集聚區平均水平,宜工、宜業、宜居的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成為全國一流的“城市礦產”示范基地,成為全國重要的循環經濟教育示范基地,成為全國重要的中德中小企業合作示范區。
作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 通訊員 王軍偉 文/圖
編輯:河南商報 張路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