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煤電去年凈利潤同比下跌超七成
鄭州煤電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鄭州煤電”)4月22日發布2018年年報,年報顯示,公司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52億元,同比下降約76%。
年報顯示,經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確認,2018年公司實現煤炭產量812萬噸,發電量2.5億千瓦時,營業收入48.10億元,利潤總額5.74億元,資產負債率65.62%,實現了安全平穩運行。
年報
省外市場營收大幅縮水92.99%
鄭州煤電是河南省三家省管國有煤炭上市公司之一,在全國已正式投產的煤炭企業中屬中等規模。報告期內公司的主營業務分別是煤炭、電力和物流。
主營業務中,主要煤炭品種為貧煤、貧瘦煤和無煙煤,具有高發熱量、低灰、低硫等特性, 是優質工業動力用煤,主要銷往河南、湘贛、湖北及華東等地區;電力業務主要由東風電廠負責,系公司自備電廠;物流業務主要由供銷公司負責,主要職能是確保公司各生產單位所需材料的統一采購與及時供應,降低公司采購成本。
河南商報記者梳理年報發現,鄭州煤電主營業務分行業(產品)來看,除鐵路運輸業務的營收比上年度增加6.06%外,煤炭、電力、物資流通板塊營收均有所下降。其中,電力業務營收下降18.26%,物資流通板塊營收更是下降了50.22%。分地區來看,省內市場2018年營收比上年增加1.61%,省外市場卻大幅縮水92.99%。
盡管去年鄭州煤電利潤下跌嚴重,但從近幾年業績來看,是連續兩年虧損后的第二年盈利。鄭州煤電2015年虧損5.44億元,2016年虧損6.28億元;直到2017年情況開始好轉,當年盈利6.274億元,同比增長199.90%;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公司盈利能力再次下降,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減少75.70%。
問題
面臨持續發展、安全管理等壓力
過去的幾年,去產能以及嚴格的環保政策給煤炭行業帶來了陣痛。
鄭州煤電表示,從外部看,盡管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過程,中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不會出現根本轉變,但化石能源消費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已是各界共識,減煤減油減氣已經是能源轉型的政策選項。中央環保督察和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運輸調整優化、綠色開采、低碳排放等具體政策, 多數也是從煤炭抓起。
鄭州煤電毫不避諱公司所面臨的壓力。根據年報中的表述,從自身看,公司面臨多重壓力:首先是持續發展的壓力,煤炭資源接替緊張,特別是近兩年在關停老礦增量資源未注入前,后備資源存量嚴重不足;其次是產業產品結構的壓力,煤炭產業單一,主要產品煤炭用途單一,電力板塊處于“短板”地位;再次是安全管理的壓力,安全工作標準對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鄭州煤電同時表示,公司面臨融資成本壓力,受下游行業不景氣影響,公司資金面不容樂觀,融資成本增高;與國內煤炭同行的差距逐漸拉大,與省內行業單位相比也缺乏競爭優勢;公司上市20年來,只進行過一次重大資產重組和再融資,上市公司平臺作用發揮不充分,面臨資本運作的壓力。
計劃
將調整結構,剝離低效資產
鄭州煤電在年報中稱,2019年公司將根據國家政策、行業市場情況及企業內部生產條件,計劃生產原煤777萬噸,發電2.2億千瓦時,預計營業總收入41億元。
為此,公司計劃調整產品結構,實施品牌戰略,以市場為導向,做好產品清潔化、定制化、差異化、高值化升級,開發化工煤、冶金煤市場,提升產品附加值,促銷售,穩價格。對于公司結構層面,鄭州煤電表示,今年將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提升現有資產、剝離低效資產、出清無效資產、適時注入優質資產。
鄭州煤電稱,公司在按規及時繳納各項稅費的同時,將進一步完善市場競爭機制,降低各項成本,抵御成本增加等原因帶來的不利影響,努力實現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公司還將利用現行市場渠道,優化資產配置,優選融資對象、融資方式和融資手段,實現多渠道、低成本融資。
記者: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張恒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