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推動企業戰略從“業務驅動”轉向“數據驅動”,海量的用戶訪問背后潛藏著巨大的商機,也為農業生產帶來更多機會。
“在淘寶平臺,我們僅旗艦店的粉絲數量就已達58萬。”4月29日,在鎮平縣想念食品產業園內,工作人員指著大屏幕向記者介紹他們的“面條+互聯網”戰略。2018年,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近13億元。其中,電商銷售收入占10%。
通過大數據分析,商家能獲得核心消費人群的清晰“畫像”;同時,公司能根據需求,通過訂單農業引導農民的種植。該公司董事長孫君庚說:“就這樣,我們用‘互聯網+’撬動了萬畝農田,也打開了農民便捷賣糧的大門。”2018年,該公司在原有基礎上,又發展了10萬畝優質小麥基地。
在臨潁縣,南街村(集團)有限公司也嘗到“互聯網+”帶來的甜頭。2018年,“南街村”方便面銷售額達7.2億元,其中電商銷售額0.98億元。
據悉,2018年,我省糧油產品互聯網銷售收入達7.59億元,比上年增長87.4%。資料顯示,全國糧食產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其中山東、江蘇等省的糧食產業總產值均已超過2000億元。從省內看,我省糧食產業雖突破2000億元,但“小、散、弱”的問題普遍存在,收儲強與加工弱、質量強與品牌弱、產量高與鏈條短等矛盾也較為突出。
“糧食產業轉型升級,是從粗放向集約的演進過程,也是由短鏈條向長鏈條的延伸過程。河南一直缺少全國知名的一流糧油品牌、一流糧油企業,希望各地積極探索基地建設、商業模式、產業聯盟和循環經濟的新形式。”在日前結束的全省加快推進糧食產業經濟發展第二次現場經驗交流會上,省糧食與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宇松說。
張宇松認為,高質量發展糧食產業必須積極推動三產融合發展,不斷延伸糧食產業鏈。同時,鼓勵糧食企業探索“糧食+文化+旅游+互聯網”的產業模式,發展糧食產業觀光、體驗式消費等新業態。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河南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