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4日下午,“中國嘉德2019春季拍賣會精品展”在鄭州萬豪酒店開幕,涵蓋中國書畫、20世紀及當代藝術、瓷器及古董珍玩、古典家具及工藝品、古籍善本、名人手跡、郵品錢幣、珠寶尚品等諸多門類的藝術精品吸引了各方觀眾紛至沓來。
河南藏家越來越多
“這次展覽集結了吳冠中、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傅抱石、潘天壽、吳湖帆、陸儼少等藝術大家的精品;陳逸飛、冷軍、余友涵、趙半狄、周春芽、劉煒等兼具民族性及東方性繪畫精神的藝術家均有佳作呈現。古代書畫部分,清初‘四僧’佳作、沈周《灣東草堂圖》,王原祁《晴峰疊翠圖》等精品……”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裁胡妍妍介紹,2015年嘉德首次在鄭州展出時帶來的作品并不太多,而此次巡展展出的則是全品類200多件藝術精品,總價值超20億元。
為何將過去只在“北上廣”等城市展出的藝術精品帶到河南鄭州?
“近三四年來發現來自河南、鄭州的藏家越來越多。”胡妍妍給出了最直接的答案。她表示,河南文化底蘊深厚、發展迅速,無論是藝術品藏家還是愛好者,數量都越來越多,“通過這次巡展,我也希望這些藝術精品能加強和鄭州觀眾之間面對面的‘交流’”。
記者在現場看到,無論是名家書畫還是古籍善本,無論是古琴還是銅爐前,都圍滿了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拍照記錄的,低聲討論的,凝神觀賞的,不一而足。一位藏家表示,自己以前經常參加嘉德拍賣,“拍賣前不用到外地,在鄭州就能看到巡展,挺方便的”。
藝術精品從“小眾”走向“大眾”
“巡展是進行藝術分享的一種方式,能加強藝術精品和大眾之間的交流,這樣大眾對藝術精品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在展覽現場,一名觀眾表示。
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副總裁郭彤表示,觀眾的這些“變化”說明收藏正在從過去一小部分人關注的“小眾”活動深入到“大眾”層面的關注。她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寶檔案》《國家寶藏》等節目深入人心,“國寶”回國、考古發掘、藝術巡展等事件也不斷吸引著大眾對藝術精品的目光,這些外部環境都在給收藏市場升溫:“這幾年很多80后、90后也開始關注收藏,大家不再只盯著名人名作,像信札、經卷等品種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鄭州一家拍賣公司工作人員認為,此次高規格的藝術品巡展對鄭州藝術品市場有著一定的影響和帶動作用,不僅可以提升公眾對精品的鑒賞能力和接受程度,還能為鄭州藝術品市場帶來新鮮血液和動力。
異曲同工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你說說看這件銅爐為什么這么‘貴’?”“它的造型很美觀!”在展覽現場,一位帶著孩子參觀的市民把參觀變成了一次現場教學,每每駐足在一件展品前,都向孩子娓娓道來作品的價值:“除了造型美觀,還要看它的品相及所體現出的那個時代的藝術特點……”
在張大千的《松茸》前,中國的飲食文化引起了幾名觀眾的小聲討論;明代吳冠中館藏級經典巨制、創作于20世紀80年代的壯麗之作《獅子林》更是引起藝術家對“風箏不斷線”這一藝術觀點的諸多聯想。
“無論是唐人經書、晚明扇面,都凝聚著那個時代的藝術特點,通過這些不同種類、形式各樣的藝術品載體,大家能看到、學到的都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一名觀眾深有感觸地表示,大家都應該多關注這些一流的藝術精品,“無論是不是藏家,多看、多了解,耳濡目染,也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作者: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 文/圖
編輯:河南商報 郭佳慧
來源:鄭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