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縣,是老子故里,位于河南省東部豫皖交界處,古稱鳴鹿、真源、苦縣、谷陽、仙源。
2017年11月7日,作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派駐的第一書記,司保江第一次來到鹿邑縣邱集鄉夏莊行政村。
駐村一年多來,夏莊該怎么發展?這是司保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經過連續的摸索、失敗后,他總結出來一條經驗,只有把夏莊掛靠到當地經濟發展的快車道上,依靠電商扶貧,才最靠得住。
初識
到夏莊駐村第三天
他給自己取筆名叫“夏莊仁”
一條清水河從村西蜿蜒流過,滋養著夏莊村的世代子孫。夏莊屬于鹿邑縣邱集鄉,下轄三個自然村,三個村子各有各的特色產品,比如夏莊的豆芽子、劉莊的倒蠟子、陳樓的粉皮子。
“您好,我是新來的第一書記。”一年多前,司保江剛來到夏莊,逢人便遞上名片、自我介紹,名片發了500張,司保江這仨字也漸漸在村民心里扎了根。
自從來到夏莊駐村后,司保江每天都要圍著三個村子走三圈,早上看人居環境、中午走訪貧困戶、晚上巡夜。
70歲的段秀芝獨自照顧患病不能自理的女兒,河南商報記者跟隨司保江一進門,她就硬塞了幾瓶飲料,“來,喝飲料。”司保江拿在手里,沒打開,臨走時又悄悄地放在桌子上。行至清水河東岸的堤壩上,我們向東俯望,整個夏莊行政村被2000多畝的麥田包圍,十幾朵白芍藥花點綴其中,特別好看。司保江笑著說:“站在這里,總忍不住深吸一口氣,太新鮮了。”
看得出來,司保江喜歡夏莊,駐村第三天他就創辦了微信公眾號“魅力夏莊”,給自己取了個筆名叫“夏莊仁”。
駐村
一紅、二綠、三產業
奠定了夏莊發展基調
入村不久,司保江急切地想見到一個人,她就是王巧,一名返鄉創業青年。司保江常說,在農村扶貧的時候,一個是抓住好的項目,另一個就是抓住關鍵的人。而王巧,就是他迫切想抓住的那個人。
王巧是夏莊村人,2018年以前,每天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她都會騎著電動三輪車往返于鹿邑縣城和夏莊,奔波近50公里,帶貨給村民做縫盤加工(用縫線縫合毛衣套口)的活兒。
司保江盯上的,正是王巧的縫盤加工項目。2018年春節后,駐村干部和村兩委干部改造廢棄小學,免費為王巧提供了兩間教室,王巧的縫盤加工項目有了“工廠”,取名為“巧媳婦羊絨衫縫盤項目”。項目實施后,帶動了周邊鄉村50多名縫盤工和30多名挑撞工就業。
一紅,抓黨建;二綠,抓人居環境和鄉村文明;三產業,抓農業、手工業和建筑裝修三個產業項目。在司保江心里,這個發展思路越來越成熟。在產業方面,除了“巧媳婦羊絨衫縫盤項目”,夏莊還開發了“無公害黃瓜項目”“陳樓純手工粉皮項目”“鮮剁椒項目”等。
起初,夏莊有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只剩下3戶。夏莊村還被表彰為全縣優秀村黨支部、一類行政村、鹿邑縣首屆美麗鄉村、平安村、黨建示范村、森林鄉村、青年創業聯盟實踐示范基地。2019年初,夏莊村又被評為周口市文明村鎮、鄉村振興示范村、河南省人居環境示范村。
司保江說,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是他駐村的堅強后盾,學校對夏莊進行產銷幫扶,與貧困戶進行結對幫扶,還將夏莊原有的監控設備進行了改造,讓他對駐村工作更有信心。
探索
曾因找不到銷路,夏莊幾十萬斤娃娃菜滯銷
樊愛霞也是司保江瞄上的致富帶頭人。4月16日,河南商報記者剛見到她時,她跟愛人正在承包的地里種植辣椒。性格大大咧咧的樊愛霞,一看就是個能干的人,如今承包了村里近300畝的土地。
可在2018年11月份,樊愛霞種植的20多畝娃娃菜滯銷了。眼看就要下雪,一上凍,娃娃菜就全毀了。司保江趕緊跟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進行溝通,但學校一時間也消耗不了幾十萬斤的娃娃菜。去年11月28日晚上,司保江在微信公眾號“魅力夏莊”上寫了一篇娃娃菜滯銷的告急推文。
“我著急到什么程度?我跟樊愛霞說,如果真不行,我個人買你一車。”司保江說。
總想著單打獨斗,把種植、生產、加工、銷售整個流程全部包圓,但在探索的過程中,慘痛的失敗經歷告訴司保江,光靠夏莊自己,干不來。
比如,在做陳樓粉皮和辣椒醬時,夏莊自己包裝,自己找銷路。司保江跑到商丘的旅游局、周口的黃淮大市場、鄭州的丹尼斯,但都沒找到銷路,“還好學校包銷了不少粉皮。”
“直接找關系幫他們團購,這些農產品是沒有真正融入市場環境的。”司保江深深覺得,不管是駐村單位還是駐村干部,一時的援助是不長遠的,真正成功的產業還是要經歷市場的檢驗,“不然,到時候我們一走,村民咋辦?”
出路
當初滯銷的娃娃菜,讓夏莊與電商平臺結緣
司保江常說,要把夏莊跟鹿邑縣的大發展綁在一起,改變原來的單打獨斗的觀念,把夏莊掛靠到當地經濟上,有了火車頭帶,即使駐村結束了,夏莊離開駐村單位的幫扶,也能向前跑。
這個火車頭,就是電商扶貧。
之所以能與當地電商平臺結緣,正是因為樊愛霞當初滯銷的娃娃菜。
當時,在微信公眾號上得知夏莊的娃娃菜滯銷后,在下雪的前一天,鹿邑縣農產品上行公司(河南省果然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王彤趕了過去,提供了兩個銷路。
自從接觸了電商平臺后,司保江就想著把夏莊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納入鹿邑縣農產品上行公司的電商體系。王彤介紹,所謂“上行”,就是把小地方的滯銷產品、特產通過網絡平臺,賣到大城市。
王彤說,目前,夏莊的粉皮、辣椒,都是在他們的電商平臺進行推廣,如今,這個電商平臺覆蓋了鹿邑縣500多個行政村。“只要村民手中有滯銷的農特產品,都可以找我們,由我們進行包裝、推廣。”
鹿邑縣商務局電商辦主任劉子鑫介紹,目前,鹿邑縣有100多家電商企業。“真正扶貧的話,電商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發展
引導蒲公英種植,把夏莊并入電商的快車道
除了被動地掛靠電商,夏莊怎么樣主動去擁抱電商,把夏莊并入電商的快車道呢?
司保江又把目光瞄向了一朵朵在風中搖曳的蒲公英。
近些年來,鹿邑縣積極引導群眾發展蒲公英種植,蒲公英功效良多,可入藥,可炒茶。“我們公司有3萬畝的蒲公英生產基地。”據王彤介紹,目前開發的主要是蒲公英茶,分為三類,一類是葉,一類是根,一類是小青柑(將小青柑與蒲公英糅合在一起),“村民種植后,可由我們進行收購。”
據了解,今年,鹿邑的蒲公英茶也在第十三屆中國河南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被展出。
司保江說,目前農村有“三閑”,即閑置土地、閑置房屋、閑散勞動力。小麥和玉米賣不上價,如果在夏莊引導蒲公英種植,第一,可以通過調整種植結構,把閑置土地利用起來;第二,蒲公英采摘需要人工,也可以把當地閑散的勞動力利用起來。
如今,在駐村單位和駐村干部的幫扶下,夏莊已經形成了“互聯網+一紅二綠三產業”的電商扶貧發展思路,因地制宜,確定了電商產業扶貧的發展模式。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河南商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