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井岡山,滔滔贛江水,永遠銘記那段氣壯山河的歷史——這里是我們黨開辟早期革命根據地的地方,這里是萬里長征的出發地。
江西,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寄托著億萬老區人民對黨的信賴和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肩負著新時代中部地區崛起的重任。
5月20日至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江西,自贛州至南昌,深入企業、農村、革命紀念館,就經濟社會發展進行考察調研,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對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部地區崛起等作出重要部署,對即將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提出要求。
“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老區和革命先烈”
江西贛州,于都河畔,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巍然矗立,如同高揚的風帆正待啟航。
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里,傾聽歷史的回響,追尋紅色的記憶。
紀念碑前的廣場,鋪設的大理石上鐫刻有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圖。總書記低頭細看:“贛縣在這兒”“那里是湘江”“這邊就到福建了”……
示意圖中,紅藍兩色箭頭交織纏繞,勾畫著反圍剿的浴血奮戰和萬里長征的雄關漫道。
1934年10月,中央機關、中央軍委和中央紅軍主力8.6萬人集結于都,踏上漫漫征程,直至1936年10月到達甘肅會寧實現三大主力會師。
繞過示意圖,習近平總書記緩步上前,向紀念碑敬獻花籃,并三鞠躬,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之情。花籃緞帶上,“長征精神永放光芒”幾個大字莊重而醒目。
紀念碑后,于都河水靜靜流淌,見證著那段崢嶸歲月。習近平總書記憑欄遠眺,佇立良久。
“十月里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于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
陸定一同志寫就的這首《長征歌》,鐫刻在紀念碑圍欄上,描述了當年紅軍夜渡于都河、開啟偉大壯舉的動人圖景。
那一夜,月茫茫,風蕭蕭。
這一去,多少將士,血灑疆場。
紀念碑不遠處,坐落著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館內,通過一張張歷史圖片、一件件文獻實物、一個個沙盤模型,詳細了解中央紅軍長征前后那段可歌可泣的壯烈歷史。
在中央紅軍轉移后堅持游擊斗爭的人物照片前、在紅軍戰士謝志堅珍藏的那雙草鞋前……習近平總書記停下腳步,久久凝視,不時同身邊工作人員交流,深情回憶當年那段歷史。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滹沱河畔到寶塔山上,從遵義古城到沂蒙老區,習近平總書記的“紅色足跡”遍及各個革命老區。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中國共產黨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每到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習近平總書記常說,“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
在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一層,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了于都縣的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代表。
張復信,父親一輩有8人參加紅軍,全部犧牲;段桂秀,丈夫王金長1932年參加紅軍,1934年犧牲;李燦美,紅軍戰士李晉錄的遺腹子……
習近平同大家一一握手,詢問他們身體如何、生活上還有什么困難。
望著幾位老人,總書記動情地說:“你們的前輩都犧牲了,我們要記住他們。記住他們,最重要的就是不忘初心,繼續高舉這面革命的旗幟向前走,將來我們的后代也要繼續往前走,奮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他特別叮囑大家:“現在國家發展了,人民生活好了,一定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中央蘇區的老百姓們。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照顧好為中國革命作出貢獻的老紅軍、老同志以及紅軍后代、革命烈士家屬。”
絕處逢生,憑的是什么?革命勝利,靠的是什么?繼續前進,需要什么?
走出紀念館,習近平總書記繼續說道:“當年革命十分艱難,也可能不成功,但人們心中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就一定會前赴后繼,哪怕當時不成功,將來也必然成功!這個理想信念我們一定要有,要把這個火燒得旺旺的。”
紀念館外的廣場上聚攏了許多當地群眾,大家熱烈鼓掌、高聲歡呼,紛紛向總書記問好。
習近平說:“我們到這個長征出發地,就是來體驗紅軍當年出發的情況。現在我們正走在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我們要繼往開來,重整行裝再出發!”
鏗鏘有力的話語,激起現場更加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考察途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談到:“這里是中央蘇區,是紅軍長征的出發地。我這次到贛南,就直奔于都來了。我來這里也是想讓全國人民都知道,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全中國人民也要不忘初心,不忘我們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們的革命前輩、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們蘇區的父老鄉親們。”
就在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從今年6月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分兩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21日下午,在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主題教育提出要求。
他強調,要繼承和發揚紅色革命傳統,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今年是基層減負年,各地區各部門要將此作為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加強真抓實干的作風建設,讓廣大干部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中部地區崛起的偉大事業中來。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
來源:河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