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的重要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
5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對2018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表彰鄭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社會反映好”。這份成績背后有怎樣的“鄭州經驗”?
體驗 辦營業執照以前要倆月,現在只需一天
85后創業者、河南一家商貿有限公司的句云嘉做夢也沒有想到,以前需要兩個月才能辦好的營業執照,現在一天就辦好了。他坦言,公司從事多項進出口業務,以前需要到11個部門辦理13份證照,全程辦結至少60個工作日,現在只在一個窗口,當天就拿到了營業執照。
而他的欣喜源自鄭州落實河南省“35證合一 ”政策,即在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社會保險登記證、統計登記證“五證合一”的基礎上,將發展改革部門的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公安部門的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備案等17個部門的30個證照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行“一照一碼 ”,全程辦理 “一個窗口進、一個窗口出”,實行“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網歸集、一檔管理”。
“35證合一”,只是鄭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
經驗 這份成績單背后有怎樣的“鄭州經驗”
5月7日,國務院辦公廳表彰鄭州“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顯著、落實事中事后監管等相關政策措施社會反映好”。2018年12月3日,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的 《2018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顯示鄭州排名第17位,比上一年提升了6位;《人民日報》曾這樣評價鄭州:“鄭州已經成為內陸開放的新高地”。
這份成績單背后有怎樣的“鄭州經驗”?
河南商報記者從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2018年8月份,鄭州市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較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長109%,平均每百人擁有市場主體10戶,而這也標志著鄭州市市場主體發展進入了新階段。
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鄭州積極探索構建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以科學有效的“管”促進了更大力度的“放”,實現了營商環境的持續提升。
除了給企業提供較好的營商環境、辦事省時省力外,鄭州還織就一張龐大的信息數據網。截至目前,通過“全國一張網”平臺,鄭州已歸集政府部門涉企信息數據330多萬條,總量位居全省第一,完成了“全國一張網”建設中鄭州市承擔的任務。
創新 鄭州成為全國首創統一懲戒措施清單式應用城市
落實信用約束措施、發揮聯合懲戒威力,是誠信建設、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的重要環節。
據介紹,鄭州創新梳理了《鄭州市失信聯合懲戒清單》,成為全國首創統一懲戒措施清單式應用城市。
上述負責人介紹,鄭州已經實行“黑榜”發布制度常態化,在“嚴管”的同時積極探索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從范圍、條件、分工、流程方面對信用修復工作進行全面規范。目前,全市共有65496條企業依申請移出異常名錄信用修復記錄,修復率達45.3%;2221條依申請移出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信用修復記錄,修復率達10.51%。
創新開展“信易批”“信易監管”等“信易+”活動,打造了“信用鄭州”城市名片。在更嚴厲的政府監管與更透明的社會監督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優良的信用背書會獲得更多相匹配的資源,而老賴們寸步難行的體驗將愈加明顯。
編輯:河南商報 王瑩
來源:河南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