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無奈,叫我不知道怎么辦。
有一種信念,叫我一定要找到你。
有一種希望,叫我終于找到了你。
有一種欣喜,叫你真的是我要的。
“孩子叫什么名字?”
“王小樂(化名)。”
“孩子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出生的?”
“2015年10月3日。”
“家是哪里的?”
“段主任,我們家是智利的,在南美洲,是外籍華人。”
幾個月前的一天,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大三附院、省婦女兒童醫院)兒童心理行為中心主任段桂琴教授的門診診室,在患者就診的高峰時段,段主任接診到這個來自南美洲智利的小患者。在幾個月前,也就是馬上要過春節的時候,段主任也接診到了一個來自歐洲西班牙的小患者李小強(化名)。時不時的接診來自世界各地金發碧眼或者混血或者外籍華人的患者,對于段主任來說很正常,但是這么高頻率,而且是春節前后,段主任就特別注意起王小樂來。
果然,這兩個外籍小患者是有很大的關聯的。南美洲智利的王小樂是通過歐洲西班牙的李小強推薦來的,他們之前就是同病相憐的小病友。說起他們的求醫路,兩家人都無奈地搖起頭來,一個奶奶甚至不住地流淚。他們的經歷很相似,作為智利、西班牙籍華人,他們在家里有時說中文,有時說西班牙語(智利也說西班牙語),以為孩子會很容易就能說好兩種語言,結果孩子兩歲了還什么都不會說,不僅僅是不會說話,也有很多其他的問題,不看人的眼睛,喊他沒有反應,大人跟他說啥都不聽,好像也聽不懂,不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不知道孩子怎么了,不知道該怎么辦。大概有一年的時間,他們全世界奔波著為孩子看病,這中間孩子確診為“自閉癥”,去過各個國家,方法的問題、語言的問題、時間的問題、費用的問題……一直沒有找到讓他們滿意的地方。在這期間,他們結識,相互幫忙,相互打氣。但是他們有一個信念,一定能找到適合孩子治療的地方。
2019年春節前夕,西班牙的李小強回國探親,更重要的是為孩子尋找看病的地方,北京、上海、廣州、山東,好幾個省份好多人都向他們推薦了河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心理行為中心段桂琴主任,李小強一家第一時間就來了。看到兒童心理行為中心一層門診,三層住院樓,兩個康復教育區這么大的規模,住院加門診每天500多名患者就診,以及醫生辦公室、護士站滿墻的錦旗,他們感受到段主任帶領的醫療教育康復相結合的團隊診斷之細致入微,評估之全面具體,康復教育之愛心科學,漂浮的心逐漸安定下來。李小強一家心中充滿了希望,爸爸說“我們漂洋過海,終于找到了你們,還是自己的國家最好。”
根據各種評估結果,以及段主任、評估師、康復教育主管及家長的共同討論,李小強被安排在結構化基礎班,運用結構化的形式,通過個別化課程提升李小強的基礎技能,如目光對視、模仿、視覺感知配對、小肌肉動作等;通過語言、音樂、游戲、情景、運動等小組課程泛化個別化課程學到的能力的同時,提高李小強的社會適應及與小朋友的交往能力;通過家長個別化課程,在復習李小強學到的技能的同時,教會李小強爸爸媽媽如何正確地與李小強相處,如何教會李小強知識和技能。一周左右的時間,李小強從坐不下來到主動地坐在椅子上,從哭鬧不止到跟隨強化物看著老師的眼睛,從扔掉老師的教具到獨立完成兩個持物動作的模仿。李小強有了很多的進步,媽媽眼中帶著欣喜的淚水說;“我們找對了地方,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
李小強進步了,爸爸媽媽沒有忘記同病相連的王小樂一家,趕緊打了電話過去,不到一星期,王小樂一家就從智利漂洋過海回到了祖國,于是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兩個月過去了,李小強和王小樂又有了新的進步,李小強已經能夠跟隨康復教育老師簡單發幾個音節,王小樂已經能夠聽懂很多指令,媽媽喊他,他也會看一眼了。王小樂爸爸特別感謝段主任,說道:“《戰狼2》中說,‘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是每一個華人的驕傲’。對于我們外籍華人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更是我們牢固的后盾與依靠,無論我們離祖國多遠,在無助與彷徨時,都想回到祖國,也都能在祖國得到最想要的幫助。謝謝你,段主任,用你們最先進的醫療康復技術,最真摯的愛心,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祖國的強大與溫暖。”
(兒童心理行為中心 王艷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