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訾利利 文 學校供圖
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
就像奧數,在很多家長眼里,是升學的“利器”,是不得不背的“負擔”。
1959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誕生,這項數學活動已經走過60,中國參加了其中的30多屆,培養了大量的數學拔尖人才。
讓有興趣有天賦的孩子享受數學之美,這才是奧數的正確打開方式:
7月17日,第19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協作體夏令營在鄭州外國語學校開幕,全國26所中學的300余位數學“預備人才”,將在這里開啟一場奇妙的數學探究之旅。
讓數學的歸數學:
作為一名數學學渣,考學君從高中起,就最佩服數學成績好的同學。
高一時和一名中考數學滿分的男生做同桌,考學君欣喜了一整個學期。
高考后,這名數學達人如愿進入南京大學,在他最喜歡的數學系深造。
那會兒就有些迷惑:數學的魅力如此之大?
7月17日,第19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協作體夏令營在鄭州外國語學校開幕,全國300余位數學“預備人才” 齊聚鄭州,探尋數學之美。
看著一張張求知的年輕面孔,看著他們捧著在考學君看來完全是“天書”的數學試題如癡如醉,考學君覺得,問題是有答案的:在喜歡的人眼里,數學有著巨大的魅力。
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協作體就是為這些數學人才提供交流平臺的地方,由國內一些在數學奧林匹克活動中成績卓著的學校組成。
“學生對知識的接收層次和天賦是有差異的。我們這個協作體主要給那些有天賦有興趣的學生,提供一個適合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在學有余力和學好高考基礎課程的前提下,能夠在數學競賽方面進行延伸性的學習。”鄭州外國語學校副校長石敬凱表示。
2019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協作體夏令營的承辦學校是鄭州外國語學校和黃岡中學。
夏令營通過邀請數學家和協作體學校教師進行講座和指導,給學有余力的優秀數學愛好者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也通過專家和教師的教學,實現對教師的培訓,促進數學教師的成長,較好地促進了數學拔尖人才的健康成長。
來自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學、廣東省深圳中學等26所學校的300多名學生參與了本次夏令營。
讓天賦異稟者更有發展空間
1959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簡稱IMO)誕生,是世界范圍內青少年最高級別的智力活動之一。
目前,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試題領域涉及代數、組合、幾何、數論4大板塊,于每年的7月舉行。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數學學科正展示出無窮的力量,為了探索數學學科人才發現與培養的規律,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協作體成員校也在彼此交流中,總結著數學奧林匹克活動的經驗和教訓。
“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開展,相當于為國家培養數學預備人才。”石敬凱說。
有這樣一組數字:在數學學科的最高獎項菲爾茲獎的獲獎名單里,不時出現高中參加過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人員名字。
在近六十年獲菲爾茲獎的五十幾位杰出數學家中,有十幾位高中獲IMO獎,近幾年來獲菲爾茲獎的數學家一半以上獲得過IMO獎。
2012年獲菲爾茲獎的一位女數學家高中曾兩次獲IMO獎,2018年獲菲爾茲獎的四位數學家,三位在高中獲IMO獎。
在石敬凱看來,發展數學競賽和培養數學人才是有關聯的,當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做數學競賽。
“做事情最怕的是大家一股腦的去做一件事親,不管學生的天賦怎么樣,是不是喜歡,為了一塊大學敲門磚,都一股腦的去做,功利性太強,那就不好了。”
他建議家長,如果孩子喜歡,孩子天天賦好,可以鼓勵支持他在數學競賽的路上走下去。
怎么發現孩子的學科天賦?
石敬凱認為在孩子小時候,家長要肯定孩子發展的多樣性,不要單一的規定他一定要做什么,他喜歡做的,就讓他嘗試去做,以興趣為動力,強迫未必是好事。
“奧數不是玫瑰,家家都適宜栽培,但也不是罌粟,要一刀切地鏟除。育人如育苗,公平陽光雨露下的苗圃中,總有生長緩慢的和茁壯成長的。園丁對于生長緩慢的樹苗要特殊培育促其生長,更應該給予茁壯成長者以足夠的生長空間。”石敬凱說。
給學科優秀學生以更廣闊的成長空間,這也正是鄭州外國語學校設置學科競賽課程的初衷。
外國語學校的理科情懷:
提到鄭州外國語學校,大家的第一印象是好學校,了解的更多一點的,知道外語每年不少優秀學子保送清北等名校。
識貨的家長才知道,外國語學校,真的不僅僅是外語好。
鄭州外國語學校于1983年建校,建校已經36年,是教育部首批確定的全國13所具有保送生資格的外國語學校之一,近八年間獲得國際奧賽金牌6塊。
學校始終堅持素質教育方向,高揚“文理兼長,外語突出,全面發展”的旗幟,致力于培養“中西文化融合、智慧人格并重,本土情懷與國際視野兼備的高素質預備人才。”
在夏令營開幕式上,鄭州外國語學校校長王麗娟說,鄭外學生培養上,以“優一等,高一格”為目標,以“個性張揚,特長發展”為重心,為學生創造條件,開展五彩紛呈的活動。
學校目前有模擬聯合國、中學生領導力等50余個學生社團,通過學代會、百家講壇等為學生的心智發展、特長培養提供了盡可能多的機會。
“我校學科競賽工作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從2007年成立競賽部,到2009年實現競賽成績在河南三分天下,再到近幾年獲省一等獎人數及入選省隊人數均占全省總數的一半左右。”她說。
在她看來,第19屆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協作體夏令營在鄭外舉辦,通過與國內各學科競賽成績突出的兄弟學校之間的交流,必將進一步促進學校學科競賽工作的快速發展,更是對學校各項工作的鞭策和激勵。
“希望乘此次夏令營活動之東風,與各兄弟學校加強交流,增進友誼,取長補短,使學校的奧賽成績再上新臺階。”
編輯:吉倩倩 實習生王路路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