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
6月13日,鄭州市民王女士代表母親來到鄭州市公安局犯罪偵查局反詐騙中心,將一張大紅紙感謝信和錦旗塞到周玉恒警官手上,“如果不是周警官提醒及時,14萬都轉給被騙子了,到那時候老母親可咋辦,想想都后怕!”
7月29日,鄭州警方通報了近期一起典型的電信網絡詐騙警情。
80歲老太太上了通緝令?
6月12日上午,反詐騙中心民警周玉恒在預警平臺上發現一張“通緝令”,上面顯示的是鄭州一名80歲老太太的身份證號碼。肯定是騙子冒充公檢法在實施詐騙,周玉恒迅速通過全市人員信息庫進行查詢,找到了老太太女兒和女婿的電話。
“我媽媽一輩子精明的很,家里錢都是她管著,這種騙人手法聽的多了,她不可能上當!”在周玉恒的再三勸說下,老太太的女婿王女士向單位請了假,回到家中一探虛實。
“當發現身份證和存折不見后,我一下子慌了……”老太太的女婿在民警指導下,最終在銀行里找到了準備開通網銀轉帳的老太太。
熟知冒充公檢法詐騙手法,為何還是會被騙?
“老太太在前天就收到了騙子發的‘通輯令’,嚇得一天一夜沒吃飯沒睡覺,又不敢向家里人說,因為騙子警告她必須保密,不能跟任何人提及此事,否則家里人都是‘共犯’,罪加一等。”王女士說,當老太太看到貼有自己大頭照片的通緝令,再加上騙子的恐嚇,為急需證明自己的清白,老太太就把自己的銀行卡號、密碼以及收到的轉帳驗證碼,統統發給了騙子,按照騙子的說法,要進行資金審查。
“在這起案件中,幸好老太太的銀行卡沒有開通網銀,騙子沒有辦法進行網上轉帳,為后來及時制止贏取了時間。”周玉恒介紹說,騙子就是利用老太太已經“相信對方是公檢法人員”和“迫切想要證明自己清白”兩種心態的互相作用下,誘她上鉤,此時的她早已對騙子言聽計從了,將自己的積蓄按要求轉入“安全賬戶”。
本周鄭州共發生電信詐騙案件264起
據悉,本周鄭州市共立電信詐騙案件264起,涉案金額762.92萬元。受害人群年齡集中在21歲至33歲,女性受害人占很大比例。本周鄭州警方打掉詐騙團伙2個,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0人,凍結涉案銀行卡610張。
鄭州市公安局反詐騙中心提醒,公檢法部門辦案不會通過電話的方式進行資金審查或要求將錢款轉移到其他賬戶,公檢法部門也未設置所謂的“安全賬戶”。凡通過電話、短信等要求進行轉賬、匯款操作的,都是詐騙,切記不轉賬、不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