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劉慧麗
作為80后,考學君是念著“a o e” 的“阿 窩 鵝”長大的,可到了自己家的妞妞該上小學的時候,發現事情變得不簡單:
“o”的讀音變成了“哦”,那么復韻母“ao”念啥???那么“我(wo)”在拼讀的時候怎么拼讀呢?……
哇,想考學君也是堂堂鄭大畢業生,之前開玩笑說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就輔導不了了,誰知道還沒上小學,考學君就沒用了?。。?/span>
孩子馬上就要上小學了,我該做些什么?上課時間長,孩子能安靜地聽完一節課么?幼兒園沒有作業,小學作業會留很多嗎?孩子會做到半夜么?……
對“新手家長”而言,上面這每一個問題,無疑都是一個大大的挑戰。
孩子踏上人生新起點,家長,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疑問】
孩子要上小學,你焦慮了嗎?
孩子要上小學了,你緊張嗎?焦慮了嗎?準備好了嗎?
家長簡女士和考學君一樣,還沒開學,就開始緊張擔憂起來,似乎要上學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
其實,簡女士對待教育還算比較淡定,也比較隨性,她說,當初孩子上幼兒園時,因為適應得太好了,她完全沒有焦慮過。
原本,她以為孩子上小學大概也不會太操心。“可是,突然有一天,我猛地意識到,孩子是真的要上小學了,我該做些什么?這一想,竟有點兒手足無措。”
小學和幼兒園太不相同了,一節課的時長是幼兒園的兩倍,要求端坐上課,學習內容更豐富,還要寫作業,自己上廁所……
每想到一點,她就更不放心,看樣子,需要提前做好準備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說來也奇怪,世間所有的愛都是希望留住對方,而只有父母的愛,是希望孩子逐漸成長,望著孩子的背影漸行漸遠……
這些道理簡女士都懂,可她懂得了很多道理,依然避不開分離焦慮。她說:“一想到女兒要上小學,面對需要端坐45分鐘的課堂,面對可能需要一兩個小時才能寫完的作業……我最近一個月都心神不寧的。”
而焦慮的家長,不止簡女士一人,每年,小學入學的場景里,“保留節目”都少不了撕心裂肺的哭聲、不進教室的孩子以及含淚不愿離開的家長……
【分析】
克服焦慮,要學會放手
發現自己連沒上一年級的孩子都輔導不了的考學君,馬上打電話給自己的朋友,這位朋友是一位小學老師,正好教語文。
“o發音是正常的‘哦’,平穩發音,而復韻母‘ao’的發音是‘阿’和‘哦’的組合,先開口音再閉口音。”這位孫老師說。
她給考學君推薦了幾本書,建議考學君不要著急,這些孩子上了一年級都會學會,不用著急教孩子,讓孩子寫,孩子對一年級適應的程度,超出家長的想象。
“父母給孩子的愛,最理想的狀態是,他們需要時,從未缺席,他們飛翔時,從不牽絆。”國家注冊二級心理咨詢師徐宏說,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種極大的轉型,是從幼兒園的“動”轉向小學的“靜”,家長擔心孩子適應不了,這很正常。
擔心歸擔心,擔心到焦慮不安就不應該了,因為孩子遠沒有家長想得那么脆弱。
很多小學老師都有這樣的經歷:家長在的時候,孩子哭得感天動地,可家長離開沒多久,孩子就慢慢不哭了,很快適應了新環境。
“這是因為現在的孩子情商都不低,當家長走了,他就會明白,只有他一個人面對這個環境了,只能以最快的速度適應新環境。”
小學語文高級教師、鄭東新區康平小學教師蘇屹認為,一年級的新手家長首先要學會放手,切不可因擔心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而偷偷去學校探望。
“當然,家長偷偷探望孩子雖然做法不可取,但可以理解,孩子剛上學,家長放心不下,這樣的心理幾乎每個家長都會有。”蘇屹說。
但是,作為家長,更重要的工作是培養孩子,要把孩子養育成人,并不是一味兒地替他包辦一切,一味兒地保護他。
要克服焦慮,就要學會放手: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上了小學,孩子就應該去學著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支招】
如何放手?
對那些焦慮的準一年級家長,蘇屹老師和徐宏老師都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
第一,提前做好離開孩子的心理準備。
蘇屹說,送孩子上學后,不要逗留在學校,不要給孩子留下手機,或者回家后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這些都是羈絆放手的因素。
第二,家長要相信學校和老師,放手讓孩子處理學校“任務”。
家校溝通的良好,大前提就是家長要信任學校。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很快地適應新環境,在新校園里大顯身手。
第三,引導孩子愛上上學。
徐宏老師認為,要想讓孩子從一年級就愛上上學,家長要巧妙地引導:開學前帶著孩子去商場或者超市,讓孩子自己挑選學習用品。
“買了自己喜歡的書包、文具盒等學習用品,孩子就會很期待開學,帶著這些文具去上學,孩子似乎有一種驕傲和幸福的感覺。”徐宏說。
放手并不代表能做“甩手掌柜”
當然了,新手家長不要一看要讓你放手,就不管在家還是在學校,都對孩子不管不問了,“甩手掌柜”當不得?。?/span>
在學校放手,孩子回家后,新手家長還是要全心陪伴的。
因為愛玩兒是孩子天性,課堂上有老師管著,哪怕孩子再坐不住,也得“熬到”放學,然而,一旦放學,剛上小學的孩子往往就像出籠小鳥一樣,把作業拋在腦后,玩無止境。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認真陪伴,并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很重要。
“一年級的孩子,由于年齡小,很難獨立完成作業。”鄭州二中姚彩梅老師說,家長此時陪同,就很重要。
輔導作業,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耐心,耐心,耐心!因為一年級孩子做作業途中,可能會有很多“攔路虎”,比如,遇到不理解的內容、不會做的題目,此時,家長的幫助就很有必要了。
“耐心地傾聽,耐心地講解,不要急于求成,畢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逐漸形成的,較強的時間管理能力也是逐漸培養的。”姚彩梅說。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