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馬俊峰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決定著我省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我省是農業大省,發展不充分最突出的是農村發展不充分,發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城鄉發展不平衡。
為解決上述問題,8月6日河南商報記者從河南省教育廳了解到,河南省教育廳聯合河南省農業農村廳、河南省林業局共同發布《關于加強農科教結合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下稱《意見》)。
明確要通過5年的努力,建設具有河南優勢、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農林專業,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流農林人才,為鄉村振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服務美麗中原建設,促進河南更加出彩。
新農科建設全面啟動
《意見》表明,今后5年,我省將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主動適應農林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產學研協作,深化農科教融合,面向全國,立足河南,建設一批適應農林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涉農新專業。
全面建立具有河南優勢、中國特色的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高等農林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新農科建設全面啟動;農林教師隊伍能力與素質全面提高;高水平線下線上、虛擬仿真、社會實踐等“金課”體系全面建成;高等農林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更加健全;農科教協同育人機制更加完善,農林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明顯增強。
加大對河南農業大學等以農為優勢特色高水平大學支持力度
高等農林教育要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農林教育服務“三農”。
為此,《意見》要求我省要堅持把高等農林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主動加大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統籌社會各方優勢資源,加快推進高等農林教育改革發展。
加大對河南農業大學等以農為優勢特色高水平大學支持力度,推進河南科技學院、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等應用型農林教育改革發展。
依托河南農業大學已成立的河南鄉村振興研究院,圍繞鄉村振興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研究,組織編寫發布河南鄉村振興白皮書,為鄉村振興提供決策咨詢、貢獻智慧和方案,為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卓越農林人才提供路徑和模式。
全面增強學生服務“三農”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培養“新農科”人才,需要培育農林學生“愛農知農為農”這一必備素養。
高校應面向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貫穿農林人才培養全課程、全過程,開設“黃河文明、厚重河南、中原文化”等選修課程,開展“大國三農”“河南三農”等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加強農林學生社會實踐,全面增強學生服務“三農”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按照拔尖創新型、復合應用型、實用技能型人才不同培養目標,完善農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將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強農林學生專業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術培養,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提升農林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建設20個左右省級一流涉農、涉林專業,全面啟動實施新農科建設
《意見》表明,我省需瞄準農林產業發展新業態新需求,深化高等農林教育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20個左右省級一流涉農、涉林專業。
全面啟動實施新農科建設,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改造提升現有涉農專業,全力支持涉農高校在農業產業工程、畜牧產業工程、林業產業工程、農業智能裝備制造、城鄉規劃、食品產業工程、生態系統工程、環境與營養科學、農村現代化管理等方向創新突破;服務“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意農業、智慧農業、休閑農業、都市農業、鄉村旅游、森林康養、農業電商、鄉村體育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建設一批新興涉農專業。
根據不同類型農林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優化課程結構,開發優質課程資源,鼓勵校企合作共同編寫農林類技術應用型特色教材,大力推進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與農林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
推動“互聯網+農林教育”,建設30個左右省級農林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推出50門左右省級農林線上線下精品課程,加大對河南省高等農林院校慕課聯盟建設支持力度并進一步完善其運行體制機制,深入開展混合式教學和在線教育,實現農林人才培養質量的變軌超車。
同時,我省也會支持涉農高校構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與校外實習基地聯動的實踐教學平臺,加快區域性共建共享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實施探究式、討論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開展以能力為導向、過程為重點的多元學業評價,突出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建立多樣化的學業指導和考核評價體系。
建設10個左右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
完善農科教協同育人機制。《意見》明確我省需建立地市和各高校、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協同育人機制,統籌推進校地、校所、校企育人要素和創新資源共享、互動,實現行業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行業特色轉化為專業特色,將合作成果落實到推動產業發展中,輻射到培養卓越農林人才上。
實施農科教協同育人工程。支持河南農業大學和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河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開展戰略合作,建設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
支持涉農高校和中國農科院駐豫科研機構、各地市農林研究院(所)深度合作,建設10個左右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
推動“引企入教”,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涉農高校與農林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建設15個左右省級農林產教融合示范基地;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等平臺,建設20個左右省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建設3個左右省級農林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
想要有“合格”人才,就得有與之匹配的一流師資隊伍。
因此,《意見》要求我省大力推進農林教師隊伍建設,支持河南農業大學國家級農林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建設立項,建設3個左右省級農林教師教學發展示范中心,探索實施“雙證”上講臺制度(依法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和省級以上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培訓合格證書),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
加大“雙師型”教師建設力度,支持農林高校依托大中型企業共建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培訓基地,建立專職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制度,聘請科研院所、涉農涉林企業中生產、科研、管理一線專家任兼職教師,加強專業教師“雙師”素質培養和“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省教育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局聯合實施互聘“百人計劃”,選派50名左右農林院校骨干教師到農林企業掛職,參與農林企業的生產實踐工作;選派50名左右農(林)科院專家、農林企業專業技術骨干到農林高校任職,承擔相應教學任務。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