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吳改紅 郭營戰
從寄料鎮順著盤旋而上的山路往西南方向爬行10公里,就到了桑樹坪村。說是村子,卻很難見到人,1500多口人,分散在17個自然村。
盡管來之前已經想到桑樹坪有多貧,但真實的狀況還是讓他大吃一驚:全村31名黨員,大部分都是貧困戶;385戶村民,僅貧困戶就有111戶388人,占了將近三分之一。
除了訪貧問苦、幫助貧困戶解決日常的生活困難外,王明陽想的最多是如何引進脫貧產業,從根本上讓貧困戶摘窮帽、走富路。
村里種植花椒已有五六年的歷史。早在2010年退耕還林的時候就有村民開始種植花椒,但當時花椒種植品種和種植技術尚不成熟,產量較低,種植比較分散,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一直無法形成規模。2014年,為開拓群眾脫貧致富渠道,桑樹坪村支部書記王申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河南綠鑫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流轉了3000余畝荒山荒坡,帶頭發展花椒、中藥材等特色種植。駐村工作隊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決心以山區資源優勢為依托,大力發展本村的河南省綠鑫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鼓勵村兩委班子要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模范帶頭作用,帶頭發展和擴大花椒主導產業的種植規模。
貧困戶胡軍一直有種花椒樹的想法,可苦于沒有資金,又不懂技術。王明陽與他一道想辦法,利用村里的河南省綠鑫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和汝州市眾成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動全村黨員干部和貧困戶發展花椒種植。他們多次到陜西韓城考察花椒種植項目,采取“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與90多戶貧困戶和150戶農戶簽訂合作協議,由綠鑫公司統一提供樹苗、統一提供有機肥、統一修建生產道路、統一鋪設水利設施、統一提供技術指導、統一市場價收購,保姆式的扶持方式很快使村里的花椒種植發展到5000余畝。
第一個項目的成功運作,使駐村工作隊的干勁越來越大。緊接著,總投資2.27億元、年出欄12.5萬頭的河南華揚農牧有限公司種豬和生豬養殖項目,目前已經開工建設,現在每天有30余名貧困村民在工地干活。“養豬場可以吸納90戶貧困戶入股,每年每戶的分紅不低于2000元,”王明陽笑著說。
“不僅這,我們還引進了河南佛祖山生態農業公司,將出資5000萬元,合作開發桑樹坪的佛祖山景點和發展生態農業。現在,越來越覺得桑樹坪是個大的財富寶庫,在這里越干越有勁!”王明陽笑著說。
此外,汝州市商務局電商科與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積極對接,在桑樹坪村設立了全市第一個電子商務精準扶貧服務站,幫助村民解決買賣困難的問題。從服務站開業的4個月以來,平均每月交易額達到1.5萬元左右,村民們生產的花椒、蜂蜜、柴雞蛋等足不出戶就可以賣掉。
2018年10月底,寄料鎮區易地搬遷安置房主體和室內裝修完工。11月15日,桑樹坪村首批簽訂搬遷協議的43戶貧困戶就完成了搖號分房。2019年春節前,桑樹坪村的貧困戶住進了嶄新、幸福的新家。
“要不是工作隊,我能發展100畝花椒?這連想都不敢想。按目前的生長情況,5年后花椒開始大面積掛果,保守估計也有七八十萬的收入。”貧困戶胡軍說起駐村工作隊,總有說不完的感激話。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桑樹坪村集體經濟也在從無到有、逐步增強。2017年底,由政府投資353萬元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2018年村集體流轉土地350畝,種植了2萬多株優質花椒樹苗。2019年村集體準備在花椒樹林下再發展200畝的柴胡等中草藥種植,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村民們有了脫貧項目,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使得桑樹坪村開始華麗轉身。2016年,新建文化設施游園和戲臺一處,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安裝82盞太陽能路燈,新建310平方米的黨員服務活動中心和100平方米的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各一處;建設完成通往4個自然村的4.5公里道路。2017年,新修建了2萬多平方米的戶戶通道路,加寬了1.907公里的入村主干道,又安裝了20盞太陽能路燈。2018年,建成了一個投資約200萬元的農田灌溉項目。
桑樹坪村越變越美,村民們也越干越有勁、越活越滋潤。“經過三年來的不懈努力,桑樹坪村終于實現了全村脫貧摘帽。駐村工作隊將繼續團結和帶領全村群眾以產業發展為主導,加大村集體經濟發展力度,引導貧困群眾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改變貧困面貌,讓鄉親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好日子。”王明陽一臉燦爛地告訴河南商報記者。
編輯:吉倩倩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