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達人秀》第六季于八月起登陸東方衛視,在達人秀的節目里我們看到來自中國香港的舞者趙祥誠。
從18歲才開始練習舞蹈,驚艷的舞姿獲得了三位評委的“Yes”。
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高三畢業生張智超則是與“達人”趙祥誠一樣有共同的經歷和成就,他們接觸舞蹈的時候都是零基礎,憑借后天的努力站在了屬于自己的舞臺上。
獲得鄭州大學音樂學院“Yes”,他說最多的一句話是:沒想到
高一下半學期才接觸舞蹈;
從把腿抬到桿上就困難到舞臺上的從容與自信;
從對大學的迷茫到專業課超鄭州大學A段錄取分數26分的成績。
從他們兩位身上我們看到很多的共同點,努力比天賦更重要。
成功的人很多,但是成功的背后都是初學者不愿讓看到的汗水和付出。
被問到考入鄭州大學的感想,張智超連說了好幾個沒想到。
練舞蹈沒天賦、零基礎沒關系,你只需要每天的堅持和鍛煉
近日,河南商報記者采訪到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高三畢業生張智超。
初次見面,張智超投來一個超級陽光的微笑,
“成績出來以后,學校志愿填報的老師就給我很多填報的指導建議,最后確定報考鄭州大學音樂學院。”
對他來說能夠考入鄭州大學音樂學院是自己不能想到的。
“高一開始老師為我們做學業規劃的時候,總覺得很迷茫不知未來的大學在哪兒。”張智超回憶道。
在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學校為學生制定三年成長規劃,采取高一引領、高二專業走班教學、高三專業強訓的規劃模式。
學生進入學校之后,高一上半學期開設專業引領課程,從中發現有興趣愛好的學生,學校根據學生自身優勢為其進行專業定向。
“第一次接觸舞蹈是專業課老師在高一下半學期進行興趣引領介紹,在同學王鑫鑫的鼓勵下,我就報名了舞蹈專業。”張智超說。
“零基礎到各種舞蹈姿勢的掌握,老師、同學給了我很大的鼓舞,第一次站在舞臺上超級緊張,之后想考試的時候如何辦,這時候同學和老師給我很大的鼓勵,一直努力。”
劈叉是最痛苦的,張智超知道自己是屬于沒有天賦的哪類學生,他不知偷偷的流過多少汗和淚,基礎功薄弱那就課上多聽、課下多練,專業課每周三次課程,利用文化課下課與大課間的時間,邀小伙伴們一起跳,學習經驗。在家里張智超更是多看舞蹈視頻提高自己的舞感,慢慢的養成習慣。
“剛開始覺得自己跳的很好看,但是慢慢地從細節上就覺得自己跳的很丑,有無數次的想放棄。但是老師和同學會在這個時候過來給你鼓勵,與你一起去面對,無數次的去重復練習一個動作,爭取把細節給做好。”張智超說。
“心里有了要考上大學的信念,你就會去努力,開始為了練而練,慢慢的發現這個專業有魅力、有吸引力。”
在張智超看來,不管是什么事,能堅持到最后的一定是因為喜歡。
在專業課老師王珂看來,張智超能進學習舞蹈專業,第一是身高和形體條件達標。
面對的水平差異化很大學生,在上課時王珂則面臨著很多的困難。她要讓所有的學生從最基礎的動作開始鍛煉,把基本功打好,需要不斷的去與學生交流,發現問題并解決。
在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通過學校多樣化的活動、比賽、鍛煉和演出,讓更多的學生得到充分的錘煉,專業之間的融合也是其他學校不能達到的,各種課程活動相互深入影響。
“以基礎為標準,每一次的演出節目不同,增強學生自信的同時,讓學生從從一個文化生到藝術生的轉變。”王珂說。
學長學姐寄語:用自己的姿態在舞臺上講述自己的青春故事
與張智超一同考入鄭州大學音樂學院的王鑫鑫,也是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平進優出、優者更優”的學生。
張智超與王鑫鑫一同鼓勵學弟學妹:只需要多練,打好基本功,偷偷的掉過無數次的淚最終都會澆灌出最好的鮮花,身上所有受過的傷,都是你獨一無二的勛章。
在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用自己的姿態在舞臺上講述自己的青春故事。
據了解,利用三年成長規劃、三大課程體系、三類老師指導、三類名師輔導,來培育合格加特長學生,是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為每一位學生打造的成才之路。2019年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高考再創新佳績,很多學生考入中國傳媒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四川傳媒學院(其中一名學生本碩連讀)、中南民族大學、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