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形成20個左右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帶動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日前,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推進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將采取“一攬子”措施,加快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
【目標】3-5年,形成20個左右千億級產業集群
產業集聚區為我省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數據顯示,2008年規劃建設以來,經過10年的發展,我省產業集聚區總量規模迅速壯大。2018年,全省產業集聚區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的71.6%,對全省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7.3%;規劃面積375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超過2200平方公里,從業人員達到480萬人,成為全省經濟轉型發展的主陣地。
根據《方案》,我省要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全省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工業用地畝均稅收達到15萬元,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4%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普及率達到60%以上,形成20個左右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帶動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任務】
A、將企業分為A、B、C三類,每年度開展一次評價
《方案》提出,我省產業集聚區將持續開展企業分類綜合評價,每年度開展一次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將企業分為A類(優先發展類)、B類(鼓勵提升類)、C類(倒逼轉型類),配套實行差別化政策。建設產業集聚區企業分類綜合評價系統,實現在線數據采集與評價。
同時,開展產業集聚區低效用地整治提升行動,對停建緩建項目、停產半停產企業占用土地和批而未供、閑置土地進行清理處置,實行存量盤活與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掛鉤機制,鼓勵采取租賃、回購、重組、“零地招商”等方式于2020年年底前全面盤活存量低效用地。
B、中心城區產業集聚區要逐步退出高污染的一般制造業
社會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方案》要求,開展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行動。各地中心城區產業集聚區重點謀劃實施先進制造業和新興產業重大項目,加快培育引進科技型高成長企業,限制發展并逐步退出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一般制造業。縣域二星級以上產業集聚區重點圍繞市域主導產業,聚焦有比較優勢的細分產業領域或中高端環節,謀劃實施擴鏈、補鏈、強鏈項目,打造特色鮮明的專精產業集群;縣域其他產業集聚區重點完善產業配套,謀劃實施現有企業轉型升級項目和承接有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促進主導產業集群量質齊升。推進產業集群商標品牌培育基地建設,建成20個以上國家級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示范區。
另一方面,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推進產業集聚區大中型工業企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全覆蓋,新建一批省級以上新型研發機構。
《方案》還提出,各產業集聚區按主導產業分別確定2—3家龍頭骨干企業,在項目建設、技術創新、人才引進、重組合作等方面給予專項政策支持,培育成為帶動力強的引領型企業。加快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深入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每年在全省產業集聚區選擇500家企業開展產品質量檢測診斷,培育形成1000個高技術含量、高市場占有率的名優產品。
C、實施“綠色工廠建設”,不達標或被停工
根據《方案》,產業集聚區要推進綠色工廠建設。2020年年底前完成產業集聚區企業污染集中整治和重點行業提標改造,對未達標企業實施停產改造或關停取締。建成70家左右綠色工廠。
開展綠色園區創建。創建10家左右綠色園區。推動我省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和汾渭平原城市產業集聚區在2020年年底前完成循環化改造,并逐步向全省范圍拓展。
整治提升以化工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集聚區。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調整時,不再新增化工主導產業。開展產業集聚區化工企業隱患排查治理,對達不到衛生和安全防護距離要求或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依法限期整改或予以關閉。
D、推進智能化改造,關鍵崗位“機器換人”
智能發展是未來的方向,根據《方案》我省將加快發展智能制造。全面開展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診斷服務,推廣智能制造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推進關鍵崗位“機器換人”、生產線智能化改造、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建設,A類和B類企業智能化改造要實現應改盡改。
推動企業建平臺用平臺。拓展“智能+”,依托產業集聚區龍頭企業,通過自建或與平臺服務商合作等方式,建成20個左右行業性工業互聯網平臺。
《方案》提出,創新高層次管理人才引進機制。對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主要領導以外的班子成員以及招商引資和專業崗位急需的管理人才、特殊人才,可實行特崗特薪、特職特聘。
編輯:施尚景 實習編輯 王紅春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