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孫科/文 鄧萬里/圖
垂柳、碧波、夕陽西下;垂釣、綠蔭、步道慢跑……這樣一幅情景不是發生在多水的江南,也不是深處景區之內,而是位于鄭州市城區,賈魯河兩岸。
從臭水溝到市民休閑的“桃花源”,賈魯河在不斷變化的同時,帶來了不同的驚喜。近日,牛口峪引黃工程開始試運行,又為賈魯河注入了新的活力。日前,河南商報記者來到賈魯河文環路至花園路段,這個涉及居民最多、建設最早、功能設施最為完善的示范段,如今有了哪些變化?一起來看看。
【探訪】
賈魯河變得更“豐盈”:水位上漲,有了閘壩小瀑布景觀
近日,鄭州市生態建設重點項目——牛口峪引黃工程開始試運行。據了解,這個工程承擔著向賈魯河等城區河道生態供水的重要任務,同時還有改善灌溉效益和城市供水應急備用的作用。
隨著新水源的注入,賈魯河也在悄然發生著新變化……
9月3日下午,河南商報記者來到賈魯河文化路至花園路段,雖然當天的溫度很高,但河兩邊仍有不少撐著遮陽傘垂釣的人群,站在橋上往下望去,百米寬的水面很是平靜,偶爾一只白鷺飛舞,配合著藍天白天,顯得格外好看。
沿著堤頂道路往深處走去,路兩邊郁郁蔥蔥,栽種了許多樹木和花草,很多人還在附近的橋洞下面支起了帳篷,躺在里面休憩,置身于此,仿佛夏天也不是那么炙熱了。
從堤頂道路往下走,來到了游路上,眼前的賈魯河離人就更近了,淺水區也深了許多。
“以前,賈魯河的水源有尖崗水庫,如今,牛口峪引黃工程開始試運行,這幾天,賈魯河有了明顯的變化。”據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中電建鄭州生態建設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輝介紹,僅文化路至花園路這段,賈魯河的水大概就上漲了近1米,淺水區的水位有了明顯增加。
張輝還表示,如今的這段賈魯河,最寬處約有120米,最深處約為3—4米,淺水區有1米左右。賈魯河上的閘壩還形成了小瀑布景觀,十分漂亮。
【亮點】
A、變廢為寶,土方垃圾“化身”為景觀丘陵
站在橋上望去,文化路至花園路的賈魯河兩側還有高高低低的特點,仔細一看,那是一個個丘陵,丘陵上還栽有綠植,別有一番景致。
據張輝介紹,這些丘陵也是這個示范段的特點之一。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在拓寬河面、整治河床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土方垃圾,鄭州的建筑垃圾消納場滿足不了需求,而外運成本又高。因此,為了解決土方垃圾難題,這才有了通過堆積丘陵,來使土方垃圾變廢為寶的方法。
B、親水平臺,讓市民近距離賞水、觀水
依水而棲,是自然界許多物種的天性。許多時候,人們也喜歡親水、近水。
“為了讓市民更近距離的賞水、觀水,我們設置了親水平臺(木棧道)。”張輝說,僅賈魯河文化路至花園路這段,就有三處親水平臺。
站在平臺上,往下看,就是淺水區,水草、蘆葦近在眼前;往前望,白鷺等各類鳥類飛起落下,和諧美好。
C、游路為透水路面,不會積水
一場大雨過后,想出門散散步,卻一踩一個水坑。這種情況在賈魯河文化路至花園路段就不會發生。
據介紹,這里的游路為透水路面,下雨后,雨水會迅速滲透下去,不會形成積水,市民可放心的散步、休閑。
D、銀杏、垂柳、蘆葦、睡蓮……植物種類多
除了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該段賈魯河的綠植也很豐富。
堤頂路主要植物有銀杏,游路以垂柳為主,淺水區還有水生植物蘆葦、睡蓮等。
據了解,目前,整個賈魯河景觀綠化工程已基本完成,行道樹栽植總量超過5萬棵,邊坡喬灌木栽植總量為26.7萬多棵。
【展望】
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預計明年6月份全部完工,將成為鄭州市最大的生態廊道
說起賈魯河,相信鄭州市民無人不知。該河全長256公里,鄭州境內137公里,是鄭州最長的一條內河,索須河、魏河、七里河、金水河、熊兒河、東風渠都是它的支流,可以說是鄭州的“母親河”。
經過這幾年的建設,如今的賈魯河治理已完成河道疏挖、跨河橋涵、道路貫通、綠化栽植、游步道建設等,完成總工程量的95%,僅剩管理用房、電氣照明、新增島上建筑、部分樹木補栽任務。
據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相關負責人介紹,建成后的賈魯河,最窄處不低于90米,最寬處有350米,總占地面積達24.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積達7.92平方公里,綠化面積16.7平方公里,市區段防洪標準將提到高100年一遇,其他河段防洪標準將提高到50年一遇,水質保持在四(Ⅳ)類以上。
該負責人表示,預計明年6月份,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將全部完工,屆時,賈魯河將成為鄭州市最大的生態廊道,成為市民們休閑娛樂的“桃花源”,也會成為候鳥們的棲息地。
編輯:熊子文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