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2019年兩岸智能裝備制造論壇在鄭州啟幕。
2019兩岸智能裝備制造鄭州論壇 圖為開幕式
部分世界500強企業、裝備行業龍頭企業和知名上市公司的負責人,以及多位企業家齊聚此次論壇,共商智能裝備產業融合發展大計。
【現場】
兩岸企業:取長補短 力求1+1>2
70年來,中原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河南已經構建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工業經濟總量多年來穩居全國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形成裝備制造、食品兩大萬億產業,以及洛陽動力谷、中國電氣谷為代表的19個千億級制造業產業集群。
論壇上,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再過不久,全國首家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將在洛陽正式掛牌。由中國一拖承建的智能農機數字大平臺已介入兩萬多臺各類農機裝備,遠在千里之外新疆作業的農機將會通過這個平臺傳輸信息,遙控運營。
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河南發展先進制造業既有著堅實基礎,又有著現實需求。臺灣制造業發達,人才、技術、資金等優勢突出,多個產業領域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針對如何更好的促進兩岸交流,推進兩岸智能裝備制造融合發展,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副理事長張平提出如下幾點建議:聚焦智能制造,為兩岸產業合作開辟新空間;利用互補優勢,推進兩岸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樹立必勝信心,攜手應對全球經濟格局調整帶來的挑戰;發揮峰會作用,推進兩岸智能制造融合發展。
圖為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副理事長 邱正雄
張平表示:“大陸的基礎科技、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臺灣的應用科技、管理技術和開拓國際市場的能力和經驗,是各自具有優勢的,兩岸企業應加強合作,把握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的發展機遇,推動兩岸優勢資源整合,加快企業轉型發展,實現優勢互補和1+1>2的效果。”
圖為兩岸企業家峰會大陸方面副理事長 張平
據悉,自2005年以來,工信部聯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辦了15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共發揮了兩項共同標準,在機器人、數控機床等方面達成了12項共識,有效促進了海峽兩岸智能制造交流合作,為形成優勢互補的雙贏企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現狀】
關鍵時期:河南由工業大省向工業強省邁進
河南商報記者在論壇中了解到,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工業經濟總量穩居全國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其中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85.6%。
河南的工業發展正逐漸形成以裝備制造、食品制造、新興材料制造、電子制造、汽車制造五個主導產業為重點,以冶金、建材、化工、輕紡等四個傳統產業為支撐,以智能制造裝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的現代工業體系。
2019兩岸智能裝備制造鄭州論壇
河南的工業發展在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基礎上,企業實力明顯提升、發展活力大幅增強、兩化融合持續深化。據工業部發布的數據,2018年全省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51.2,居全國第11位,比上年前移兩位。國家大數據綜合實驗區、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實驗區先后在河南落地,全省數字經濟規模達到1.5萬億,居全國第十位,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據悉,2018年全省規模以上智能裝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2%,總量居全國第五位,在電力裝備、盾構裝備、農機裝備、礦山裝備等領域居領先地位。中鐵裝備、中國一拖、中信重工、許繼集團、森源集團、平高集團等一批優勢企業迅速壯大,神州系列飛船、C919大飛機、蛟龍號載人深潛器等一大批國之重器上也都有河南裝備的身影。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朱鳴表示,“智能裝備是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作為全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大省,河南智能裝備產業發展具有比較優勢。”
【大咖觀點】
富士康工業互聯網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執行官鄭弘孟
我是第n+1次來鄭州了,2010年10月,我們來到河南,當時新鄭是一片棗田。所以現在我們不是說滄海桑田,而是滄海棗田,我們把滄海棗田變成了一個現代化的產能結合的農業園。
圖為工業富聯CEO 鄭弘孟
以河南鄭州、數字制造為基礎,面向中國和世界,不斷推動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制造。我們除了在產業賦能外,我們還有人才賦能,促進經濟的繁榮,幫助了大量的農民工轉型為技術工人。
過去的9年里,我們創造了很多就業機會。9年前,鄭州的航空基地還是一片棗田,現在是一片高樓。
對于智能制造的發展,需要資源、政策和人才的支撐,政府的政策是堅強、穩固而且長期的。經過9-10年的努力,鄭州已經形成了一個智能裝備制造的產業群。
如果能把政策、資源、人才三者更好的融合,河南鄭州的智能制造推向世界的舞臺是可期的。
臺灣友嘉置業集團
董事長朱志洋
在智慧制造、數控機床等方面技術領先的臺灣友嘉置業集團也在五年前落戶鄭州。
董事長朱志洋表示,第一批應用于汽車產業的數控機床投產后,鄭州在數控機床方面的全球地位將大有改變。
比如,包括國內北京奔馳、華晨寶馬、上汽通用五菱,還有一汽大眾,他們現在買的設備都是從德國企業、意大利企業進口,希望未來有一部分從鄭州直接取代德國。現在第一批數控機床用在汽車產業,預計年底會開始啟動組裝生產,明年會國產化。
編輯:華麗娟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