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由新浪財經主辦的2019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智慧金融(上海)峰會在上海陸家嘴舉辦,這是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的首個垂直論壇。本屆論壇以“未來銀行之路:變局與使命”為主題,邀請監管層領導、銀行業高管、專家學者等圍繞當前金融政策、智慧金融等議題發表主旨演講。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蔡東出席論壇,并針對智慧金融做主題演講。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等信息技術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實體經濟的運行形態,這也是大力發展智慧金融的原因之一。但無論智慧金融如何發展,都應堅守一定的原則。對此,蔡東從5方面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發展智慧金融,要牢記服務實體的初心。在蔡東看來,經濟是機體,金融是血脈,兩者共生共榮,任何時候、任何形式的金融活動都不能脫離實體經濟而獨立存在。發展智慧金融同樣也要不忘初心,要把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服務和支持實體經濟上去,堅持用智慧化的手段,讓金融更加適應經濟的規律,讓服務更加貼近實體的需要。
發展智慧金融,要牢牢抓住數據驅動這個核心。在數字時代要用數字說話,智慧金融要以數據為基礎,在金融活動中,自動、智能地做出最優的決策。蔡東認為,發展智慧金融,就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重視數據的價值。一方面要強化對市場和客戶多維度數據的采集,這既包括金融數據,也包括很多非金融數據。另一方面,要充分運用大數據的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在客戶識別、需求洞察、精準營銷、風險控制等方面,強化對數據價值的挖掘和分析利用。
發展智慧金融,要打造開放共享的生態。智慧金融的形成離不開信息的獲取和知識的傳遞,不同類型的機構要秉承開放共享的理念,堅持優勢互補,加強合作協同,共同打造智慧金融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生態環境。一方面要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以更加開放的心態,推動實現智慧數據的共享,切實提高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要強化金融與人們生活場景的融合,金融機構自身也要有意識地持續地積累數據,讓金融服務在場景中積累智慧,讓人們在場景中享受智能的服務。
發展智慧金融,要持續練好轉型賦能的內功。蔡東認為,智慧金融就是在最恰當的時候,以最便捷的方式,把最適合的服務最安全地送到客戶身邊。看似簡單,但背后要涉及內部各方面的創新和變革,要真正實現智慧化,必須要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切實轉變經營理念,優化經營模式,延伸經營觸角,才能做好產品創新和決策機制的變化,以及制度的優化。最終實現智慧服務的境界。
發展智慧金融,要堅守依法合規的底線。金融無論怎么智慧,都改變不了銀行金融服務是經營風險的本質,必須始終尊重金融自身的內在規律和運行邏輯,始終把提升風險管理的能力擺在創新首位,要知敬畏,守規則。智慧離不開數據共享,在數據共享過程中,要特別嚴格注意客戶信息的保密,也要嚴格遵守商業道德,守好客戶信息的安全和隱私保護的底線。
編輯:施尚景 實習編輯 吳冰
來源:大河財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