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市36年來,人均生產總值由502元增長到4564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55元躍升至31042元、增長120.7倍;規劃建設的65平方公里新型化工基地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9月22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濮陽市委書記宋殿宇介紹了該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36年,人均GDP由502元增長到4.56萬元
在發布會上,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建市36年來,濮陽由黃河故道上的平原農區崛起為一座新興工業城市。
濮陽市生產總值由1983年的13.03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654.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502元增長到45649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0.71億元增長到91.7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55元躍升至31042元、增長120.7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39元躍升至12654元、增長52倍,三次產業結構比由40.7:38.0:21.3優化為9.9∶50.6∶39.5。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方面,規劃建設的65平方公里新型化工基地進入全面實施階段。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雜技成濮陽的一張亮麗名片。濮陽市還被列為全國創新驅動示范市。
基礎能力建設方面,高鐵高速建設加快推進,國家天然氣戰略儲氣庫群建設初具規模。濮陽由內陸地區的邊緣正在快速聯結開放前沿。
新型城鎮化方面,先后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金字招牌,是集“九城二獎”于一身的中原綠洲、人居佳境。
在全省率先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
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村農業問題一直是大家十分關注的話題。
據介紹,2018年,濮陽市高標準糧田達到255萬畝,糧食總產達到287.1萬噸,連續九年在250萬噸以上。全市“六優”農業達到290萬畝。
在全省率先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城鄉一體化處理。深入推進“廁所革命”,計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車,深入實施丹江水進農村工程。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更加堅強穩固。
濮陽還強力推進脫貧攻堅,2014年以來,499個貧困村退出,26.93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8.18%降為1.72%,濮陽縣成功脫貧摘帽。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全省領先。
濮陽南樂縣開啟了全省“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先河
城市想要發展,離不開企業的助力。濮陽持續深化改革開放,讓發展動力更足。
“放管服”改革成效明顯,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流程時限壓減至59個工作日,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4天;南樂縣開啟了全省“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先河;濮陽是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市,榮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地方創新案例單位”。
濮陽海關通關運行、保稅倉庫建成投用,目前發展省級以上出口基地達到9個、數量全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濮陽在全省率先組建市委營商環境建設委員會,市場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已成為濮陽鮮亮的新標識。
環境質量的好壞,如今越來越受關注,濮陽在這方面也做了許多努力——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成功入選國家北方地區清潔取暖試點城市。
此外,2013年以來,濮陽市公眾安全感和群眾對政法機關執法滿意度連續6年保持全省先進位次,被評為10個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之一。
編輯:施尚景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