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1日,由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指導、淮安市委宣傳部和新華報業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江蘇經濟報社和淮安日報社共同承辦的“見證·淮河生態經濟帶引領城市——全國經濟傳媒總編淮安行”大型融媒體活動在淮安舉行。
涵養生態 打造發展“新綠核”
秋天的白馬湖景區內,連片粉黛亂子草如煙如霧,仿佛紫色的云霞輕輕漂浮在大地上,引得前來參觀的嘉賓們嘖嘖稱贊,爭相沿著步行道深入草叢中。從規劃到修復到成景,這片園區實現了從泥沙之地到生態美景的轉變,一如其所在的白馬湖,歷經多年生態治理與修復,從“白馬大溝”變身“白馬大湖”,成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的美麗一景。
“我是第一次到淮安,看到城市在經濟轉型方面走出了一條新路子,產業大有希望,而且前景會越來越廣闊。”
中國經濟傳媒協會會長趙健說出了大家的心聲。總規劃113.4萬平方千米的白馬湖景區地處淮河流域下游,每個季節來白馬湖都能感受不一樣的美,這里有郁郁蔥蔥的七彩森林,這里有阡陌交錯的漁耕田園,是全國15個生態良好重點保護湖泊之一。
據淮安市白馬湖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劉書蘇介紹,20世紀80年代,大量漁民在湖中插桿圍網,過度的圍網養殖嚴重破壞了白馬湖的生態環境。為恢復“白馬”原貌,2010年以來,淮安實施退圩(漁)還湖、清水入湖、清淤凈湖、生態養湖等“四湖工程”,通過并施行了多部政策法規,沿湖周邊劃定320平方公里控制區生態保護紅線,從單純湖體保護轉向全流域保護。
如今,白馬湖已逐步進入生態良性循環階段,成為江淮生態經濟區的“新綠核”。以大湖為底色,湖區打造了“春賞櫻、夏賞葵、秋賞菊、冬賞蘆”等四季美景,2018年全年游客接待量超80萬人次,菊花茶等農產品年銷售額近2000萬元。
文旅融合 古城煥發新活力
漫步在淮安市郊的洪澤湖大堤上,記者看到,大堤臨水一面被砌成防洪斜坡,堤壩上廣植樹木,堤壩的中間是一條寬闊的公路。全長近70公里的大堤上,還有不少歷史遺址和景點。
洪澤湖大堤古稱“高家堰”,是位于淮安市的古代水利工程。北起淮陰區碼頭鎮,南迄洪澤縣蔣壩鎮,全長67公里,就象是一條逶迤曲折的巨龍橫臥在洪澤湖東岸,被稱為“水上長城”。
過去,這里是南北交通要道,南來北往的車輛整日川流不息,喧囂繁華。寧連公路建成通車后,洪澤湖大堤作為交通要道的優勢逐漸淡化,生態旅游的魅力則日益顯現。
如今,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洪澤湖大堤成為淮安不可多得的文化寶藏。景區完成了古堰北入口環境提升,古堰梅堤、洪澤湖碑的綠化補植等工作,將景區風景優化升級,做美做精。如今,游客漫步在新建的親水棧道上,不僅可以一覽大湖風光,一旁的平衡木、蕩秋千、爬網格等項目更是成為兒童的游玩天地。
別樣風情 特色小鎮展新姿
淮安把特色小鎮作為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以及率先打造高質量發展的高端平臺,扎實開展特色小鎮培育,接連出臺多項政策加以引領。
洪澤區蔣壩鎮,是一個擁有1800多年豐富歷史文化遺存的古鎮。漫步在蔣壩老街,連廊長亭和古道牌坊中一條“丁”字形青條石街道伸向遠方,復古后的街面和改造后的街道,透射著一種濃郁的歷史文化韻味。
蔣壩河工風情小鎮率先試水PPP模式,“美麗蔣壩”項目成功撬動15.8億元的民營資本,成為國家財政部、發改委雙示范項目。蔣壩還成功引入同程旅游、大千股份等社會資本,實施重點旅游項目12個,為全鎮直接增加就業崗位2000余個,人均年增收4萬多元,實現了資本富民。規劃建設了占地60畝的漁網具產業園,可實現一千多人同時加工漁網。
像河工風情小鎮這樣的特色小鎮,如雨后春筍般,在淮安蓬勃成長,通過深入挖掘小鎮的人文、產業、生態等特色,讓鄉情留駐心間,把根留住。
布局長遠 高端制造業在淮安騰飛
9月20日下午,嘉賓們赴敏安汽車和鵬鼎控股參觀采訪。敏安汽車是一家集產品研發、生產制造、營銷售后、出行生態于一體的新能源整車開發與制造公司,2016年11月獲國家發改委第五家新能源汽車立項批復,2019年5月進入工信部第319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成為“雙資質”新能源整車企業,預計10月份進入產品公告。
鵬鼎控股是一家主要從事各類印制電路板設計、研發、制造與銷售的專業服務公司,客戶遍布中國大陸、日韓歐美等世界各地。2017年起,該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大PCB生產廠商。
“淮安的發展出乎我的意料。這次再來到淮安,有很多沒想到,這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非常了不起。”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慶東感慨。
淮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毅表示,作為《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首提首推城市,淮安正緊緊抓住這一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歷史性機遇,高位規劃、統籌銜接、一體推進,扎實推動各項工作加快落地落實。
編輯:吉倩倩 實習編輯 劉夢鴿
來源:淮安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