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電子商務逐漸成熟的趨勢下,跨境電商作為國際貿易的新手段,如何與物流行業協同發展?
10月19日,由省商務廳、鄭州市政府指導,鄭州大學、河南省高等學校電子商務教指委聯合主辦的第五屆電子商務與物流協同創新發展研討會在鄭州舉行,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新時代、新電商、新物流、數字經濟與數字貿易”為主題,進行了多方探討。
數據一:上半年河南全省快遞物流同比增40%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普遍應用,電子商務得到了快速發展,網絡購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商務與物流業協同發展,二者關系密切,相互促進。
省商務廳物流處處長趙俊杰稱,近年來,河南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迅猛,2018年,全省快遞業務量達15.3億件,居全國第九位,中部地區第一位;電商物流總體水平居全國前十位,跨境電商物流在全國領先。
今年上半年,全省快遞物流業務量累計完成8.9億件,同比增長40%;電子商務交易額達9133億元,同比增長21.3%,網絡零售1842億元,同比增長28%;跨境電商進出口額796.8億元,增長22%。
“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協同發展,有利于物流業的轉型升級,有利于電子商務的提升增效,能更好的適應和滿足網購消費者的需求。”趙俊杰稱,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之一,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對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發展方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河南將以專業化、高端化、精細化、國際化為指導,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重點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為核心,推動數字貿易發展,充分利用區位、交通、市場、基礎建設等優勢,全力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協同發展,全面提升物流業轉型升級,打造全產業鏈物流強省。
數據二:河南現有百畝以上規模物流園區120多個
河南物流行業在創新方面,都有哪些舉措?
研討會上,河南省物流學會會長、河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執行會長、河南省政府“十四五”規劃專家組特聘專家畢國海做了主題演講。
畢國海稱,在中國把建設“物流強國”作為新時代新物流的新目標、新任務時,河南也把建設“物流強省”作為了全省的發展目標。
最近,河南物流行業又傳來多個利好。
2019年1-8月,鄭州機場客貨吞吐量繼續保持中部地區“雙第一”。
2019年9月,鄭州獲批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成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空港型物流樞紐。
2019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下發了《關于做好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河南入選全國6個物流降本增效改革試點之一,試點期為2019年9月到2021年8月。
同樣是2019年9月,為貫徹落實《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文件精神,加快我省物流樞紐布局建設,省發展改革委和省交通運輸廳聯合下發了《河南省現代物流運行體系布局和建設實施方案》,提要出著力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
多個利好正推動河南由“物流大省”向“物流強省”一步步邁進。
專家建議:3個辦法或能杜絕“物流跑路”事件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應邀參加了研討會。
趙萍是商務部特聘全國內貿行業專家,商務部電子商務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國倉儲協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對于河南近幾年發生的物流跑路事件,趙萍有何建議?
趙萍稱,首先應該加強行業監管,根據政府各部門的分工,物流行業的具體主管部門應加強行業管理,通過“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全面推進物流行業的高效監管,并依托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及時公開監管信息,形成監管合力,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解決,保護合法商戶的合法權益,為河南營商環境的改善營造良好的條件,讓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資者愿意到河南來投資、經商。
其次,要建設信用體系。無論是物流企業的法人,還是高管,如果信用體系比較完善的話,一旦發生“跑路”,這些“老賴”名單就要納入到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系統,在市場監管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示,并向社會公眾提供查詢服務。這些失信的人不僅會被限制乘坐飛機、高鐵,未來再次投資或者就業都可能受到影響,對那些企圖跑路的人也將產生震懾作用。
第三,關于物流行業的代收貨款,要加強技術創新。如采用電子化的收費系統,避免工作人員把錢“黑”了,收了說沒收到,或者說資金積累到一定數額就跑路等,全程要有跟蹤要透明,讓發貨人、收貨人隨時可以監控到。也可以通過共管賬戶對代收貨款進行監管,只有雙方都同意才能動這筆錢。沒有貨主的同意,物流公司是沒有權利動這筆錢的,要做到“專款專用”。
(實習編輯 張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