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省住建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審計廳以及國網河南省電力公司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全面啟動我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
目前,我省需改造的城鎮老舊小區涉及居民122萬戶,量大面廣、情況各異、任務繁重,存在管網破舊、道路破損、養老托幼公共服務設施缺失等突出問題。
經省財政廳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摸底調查核準,確定2019年全省將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883個,涉及居民達50萬戶,預計投資80多億元。
獲45億元中央財政資金 居全國首位
從今年起,我省將力爭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完成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對建成于2000年至2005年底,配套設施缺項、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務及社會服務不齊全的小區,各市縣將根據國家的統一安排部署和本地實際情況,擇機納入老舊小區改造方案和年度計劃,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提升改造工作。
河南商報記者從省財政廳獲悉,我省近日獲得2019年中央財政資金45億元,資金額居全國首位,全省3383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將從中受益。
“中央財政支持的這筆專項資金規模占全國資金分配總量的15%。”省財政廳有關負責人介紹說。
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多年以來公眾意愿強烈。財政部、住建部今年聯合下發通知,明確自2019年起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納入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范圍,根據各地上報的老舊小區改造面積、改造戶數、改造樓棟數、改造小區個數和績效評價結果等因素,結合財政困難程度分配下達專項資金。
“專項資金用于支持老舊小區內水電路氣等配套基礎設施和養老托幼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改造,小區內房屋公共區域修繕、建筑節能改造,支持有條件的加裝電梯。”前述省財政廳負責人表示。
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針對城鎮老舊小區內普遍存在的老年人口比重大、養老服務設施缺乏等現狀,我省將按照財政部要求重點支持老舊小區內配建養老服務設施,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
探索引入社會資本
河南商報注意到,本次改造資金來源除了財政撥款以外,還包括多種形式的社會資金。主要方向是“居民合理分攤、單位投資、財政獎補、社會捐助、市場運作等多渠道資金籌措機制”。
前述多部門聯合下發的《指導意見》顯示,老舊小區改造資金籌措將按照資產歸屬和“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明確居民出資責任,探索居民出資部分可通過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公共收益等方式籌集;鼓勵居民個人捐資、捐物、捐勞動力參與老舊小區改造。
供水、供電、燃氣、熱力、通信等管線單位要將老舊小區屬自身產權的管線遷改、纜線規整等工作,優先列入本單位工程項目計劃,通過直接投資、落實資產收益等方式,同步完成相關改造工作。引導鼓勵老舊小區原產權單位及社會力量出資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此外,根據規定,老舊小區改造中將積極探索通過政府采購、新增設施有償使用等方式,引入專業機構、社會資本參與老舊小區改造。文件要求,各級財政要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積極支持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統籌使用好上級老舊小區改造專項補助資金。各級補助資金應落實到具體項目,對前期工作推進快、審批手續完善的項目優先支持。
據悉,省財政廳下一步將會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積極研究籌措安排省級資金,建立健全資金籌措機制,支持全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順利推進。
哪類小區將受益?
按照規定,我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條件是城市、縣城(城關鎮)建成于2000年以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嚴重老舊、缺失,但房屋結構安全較好,不宜整體拆除重建,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
而對于已納入各級城鎮棚戶區改造計劃、擬通過拆除新建(改建、擴建、翻建)實施改造的棚戶區(居民住房),以居民自建住房為主的區域和城中村,以及已實施“三供一業”改造的小區等,不納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范疇。
老舊小區改造包含基礎設施、住宅建筑本體、居住環境、配套養老托幼公共服務設施四個方面。其中,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涉及完善無障礙設施、建立便民市場、設置快遞服務場所及智能信報箱,完善小區智慧安防系統,完善社區醫療、養老撫幼、文體娛樂、家政等生活設施。
據了解,我省將對全省老舊小區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庫。并在此基礎上,充分征求業主意見,按照“民生為先、補短為主”的原則,確定年度改造計劃,分年度逐步實施改造提升。
此外,我省還宣布,對建成于2000年至2005年底,配套設施缺項、功能不完善、公共服務及社會服務不齊全的小區,各市縣可根據國家的統一安排部署和本地實際情況,擇機納入老舊小區改造方案和年度計劃。
來源:河南商報
見習編輯:吳冰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