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航母等 " 大國重器 " 中頻頻閃現 " 常州元素 ",涌現出 200 多個行業 " 隱形冠軍 " 不斷擦亮常州 " 工業明星城 " 的名片!10 月 25 日," 奮進新時代、建設明星城——全國都市報總編輯看常州 " 大型采訪活動先后走進中以常州創新園、天合光能等園區、企業,面對常州工業企業創新的能力,采訪團成員紛紛表示贊嘆。

△采訪團走進中以常州創新園
中以常州創新園:創新的國度牽手智造名城
10 月 25 日,采訪團成員來到中以常州創新園。用竹子制造的電動自行車,其采用的竹子強度比鋁支架強 28 倍,與普通電動自行車比卻要輕 10 公斤。一款適用于家庭的納塔力遠程醫療系統,包含室內傳感器、報警裝置、心電大手套及遠程呼叫中心等,這些可以檢測老人心率、日常活動情況,一旦發現異常即刻報警。此外,還有開啟血糖檢測無創時代的血糖儀、手掌康復訓練系統 …… 一項項高科技設備產品,讓采訪團成員們贊嘆不已。

△采訪團走進中以常州創新園
以色列是享譽世界的 " 創新國度 "。中以常州創新園是國內首個由中以兩國政府簽約共建的創新示范園區,是常州市以 2008 年江蘇省與以色列簽署關于產業研究和開發的雙邊合作協議為契機,重點打造的合作項目。2014 年 5 月,國家科技部、江蘇省政府與以色列經濟部簽署協議,共建中以常州創新園。
中以常州創新園是中以兩國創新合作的標志性、旗艦性項目,先后被科技部認定為 " 國家醫療器械國際創新園 ",被國家發改委認定為 " 中以高技術產業合作重點區域 ",擔當著探索中以創新合作模式、打造中以創新合作典范的歷史使命。同時,中以常州創新園還是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重要載體。
經過多年建設,中以常州創新園在全國保持了合作機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果的 " 三個領先 "。目前園區已集聚以色列及中以合作企業 80 余家,涵蓋醫療健康、現代農業、高端制造、新材料、文化創意等科技前沿領域,包括樂康瑞德、滕氏醫療、哈尼塔、納塔力等全球知名的以色列高科技企業,不僅數量領跑全國,業態也最為豐富。

△采訪團走進天合光能
天合光能:從追光者到能源變革引領者
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采訪團成員們再次為常州企業的創新能力所震撼到。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天合光能 ")創立于 1997 年,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業務包括光伏產品、光伏系統、智慧能源三大板塊,業務覆蓋光伏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電站及系統產品,光伏發電及運維服務、智能微網及多能系統的開發和銷售以及能源云平臺運營等。22 年來,天合光能始終專注于光伏領域,堅持創新,做強產品,不斷引領中國光伏企業開啟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的先河,并在行業內率先布局全球能源物聯網,走出了一條從追光者到全球能源變革領導者之路。

△采訪團走進天合光能
設立在天合光能的 " 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是中國首批獲得科技部認定的光伏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公司與世界一流的研發和認證測試機構合作,搭建了以海內外優秀科研人員為骨干的技術創新隊伍,引領中國光伏企業開啟了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的先河,成為全球太陽能行業的創新引領者和標準制定者,發明專利數量居光伏行業前列。至今,天合光能 " 光伏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 在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和組件輸出功率方面先后 19 次創造和刷新世界紀錄。
天合光能早年便開始了全球化布局,目前業務遍布全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

△采訪團走進天合光能
采訪團成員:常州創新能力讓人震撼
在參觀完中以創新園和天合光能后,新文化報社長劉衛民感慨萬千。他說,作為一個地級市,常州的國際化眼界令人吃驚。尤其是中以創新園,它就相當于一個連接器,將常州和以色列的優勢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更有助于優質產業的孵化和培育,也更加便于打開廣闊的國際市場。
在了解到天合光能 " 光伏扶貧 " 的情況后,劉衛民說,這是非常符合實際而且效果很好的做法,回到吉林后,將向有關方面提出建議,看能否將 " 光伏扶貧 " 引到一些貧困地區助力脫貧。

△采訪團走進中以常州創新園
" 參觀完中以創新園,覺得很震撼!" 貴陽晚報總編輯文思宛介紹,常州利用自身區位和產業優勢與以色列合作的發展模式非常好,值得其他城市借鑒。剛剛看了中以創新園 0 到 1、1 到 100、100 到無窮大的發展模式介紹,文思宛認為,中以創新園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未來肯定會有更大的發展。
" 常州的企業不僅創新能力強,而且政府營造的創新氛圍很好。" 齊魯晚報經管會委員李鋼說,參觀采訪后一個最大的感觸是常州當地政府在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服務配套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具有借鑒意義!

△采訪團走進中以常州創新園
據介紹,多年來,常州堅持工業立市、制造強市、質量興市,高端軌道交通、智能制造裝備等十大產業鏈集群發展,高鐵、航母等 " 大國重器 " 中頻頻閃現 " 常州元素 ",涌現出 200 多個行業 " 隱形冠軍 ",新能源汽車及核心零部件、以石墨烯和碳纖維為代表的新材料等產業實現重大突破,光伏產業綜合實力國際領先。
常州市《關于塑造高質量工業明星城市的實施意見》提出,通過幾年時間努力,把常州市打造為 " 擁有一大批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名牌企業名牌產品,常州質量和常州制造具有廣泛影響力 " 的工業明星城市。到 2021 年,全市工業增加值達到 3600 億元以上,工業開票銷售 13000 億元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 48% 以上,畝均工業總產值達到 400 萬元以上,畝均稅收達到 15 萬元以上,形成質量效益領先的工業經濟結構。智能制造裝備和以石墨烯為代表的先進碳材料打造為領先全國的產業地標。
編輯:劉夢鴿
來源:現代快報/ZAKER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