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與此同時,隨著時間推移,雙匯發展也正面臨來自“豬事”的不利因素。
雙匯發展公告顯示,年初至報告期末,除了產品銷量連續兩個季度下滑、現金流減少近三成,其生豬屠宰量也逐季下滑,平均每季減少近百萬頭。
丨三季報營收、凈利雙增 雙匯發展股價次日漲停
雙匯發展2019年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累計實現營收419.68億元,同比增長了14.99%;實現凈利潤39.43億元,同比增長7.86%。
就單季來看,雙匯發展在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65.53億元,同比增長28.51;實現凈利潤15.44億元,同比增長23.88%,基本每股收益為0.47元。
雙匯發展稱,在國內生豬價格不斷攀升的背景下,公司在第三季度實現較好利潤增長,主要是公司在報告期內加大了海外豬肉進口,平滑了肉制品成本,同時在凍肉銷售方面實現較大盈利。
雙匯發展2019年中報顯示,生鮮凍品業務占其營業收入的比重為59.13%,肉制品業務比重為46.8%,另有公司內部行業抵減-11.31%。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三季度生豬價格大漲,但得益于營業收入實現較大增幅,其凈利潤較一季度增長了22.05%。與此同時,三季度末,雙匯發展的存貨價值也達到了77.61億元,遠高于年初42.25億元的規模,主要系報告期內屠宰業庫存商品及肉制品原材料增加。
太平洋證券認為,從目前來看,雙匯發展存貨仍比較好,判斷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低價庫存肉會緩慢釋放,對業績形成支撐。同時判斷2019年第四季度,雙匯發展會繼續大量進口海外豬肉,并對冷鮮肉板塊形成貢獻。
受雙匯業績提振影響,10月29日,雙匯發展漲停,報收于28.82元/股,成交額5.24億元。當日雙匯發展龍虎榜顯示,僅買入金額前五名買入總計就達到1.54億元,占當日總成交規模的22.78%。
機構方面,半年內,已有6家券商給予增持建議,1家券商給予中性建議,6家券商給予買入建議。
作為備受關注的白馬股,雙匯發展業績多年保持穩定。2013年~2019年三季度,雙匯發展分別實現營收449.50億元、456.96億元、446.97億元、518.22億元、504.47億元、489.32億元和419.68億元,對應期凈利潤分別為38.58億元、40.40億元、42.56億元、44.05億元、43.19億元、49.15億元和39.43億元。
然而多年穩定之后,雙匯發展也正面臨全新的不利因素。
丨平均100萬頭一個臺階 雙匯殺豬數量逐季減少
雙匯面臨的第一個不利因素出在“殺豬”上。今年以來,雙匯發展的生豬屠宰量逐季減少,其鮮凍肉及肉制品外銷規模也較去年出現明顯的下滑。
雙匯發展公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雙匯發展屠宰生豬472.7萬頭,較2018年同期上升了20.71%;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雙匯發展屠宰生豬規模下滑至385.09萬頭和269.21萬頭。連續兩個季度,分別下滑了87.61萬頭和115.88萬頭。
前三季度,雙匯發展累計殺豬規模為1127萬頭,較上年同期下滑了6.35%。
而在2018年的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雙匯發展的生豬屠宰規模分別為392萬頭、435.45萬頭和375.55萬頭,分別較上年同期增加了35.13%、30.42%和19.27%。盡管增幅已呈現逐月下滑之勢,但仍保持了兩位數。
與之相對應的是鮮凍肉及肉制品外銷量的變化。
2018年第一季度、中報和第三季度,雙匯發展的鮮凍肉和肉制品外銷規模分別為74.28萬噸、155.19萬噸和236.19萬噸,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85%、6.65%和3.66%。而到了2019年,對應三個報告期的銷售規模分別為75.4萬噸、152.91萬噸和233.65萬噸,同比增長比例分別為1.52%、-1.47%和-1.08%。
兩者對比發現,今年以來,雙匯發展鮮凍肉及肉制品銷售數量已經開始有所下滑。
對此,一位參與雙匯發展生豬收購的流通商表示,受非洲豬瘟影響,目前市面上流通的豬數量遠不及以前,豬源減少的結果,就是雙匯發展及其他屠宰場面臨缺豬的困境。
10月29日,記者采訪了雙匯發展副總裁周霄,想了解生豬屠宰規模逐月下滑的原因。對方表示,正在外面開會,需要回去后向財務部門了解核實。
實際上,除了外部收豬遭遇困境,雙匯發展自身養殖體系也可能面臨不利局面。
雙匯發展中報和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雙匯發展的生產性生物資產(種豬或種雞)規模分別為4098.67萬元和4763.71萬元,均不如年初的6611.67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雙匯發展的主營產品可分為生鮮凍品與肉制品兩方面,其中生鮮凍品包括白條肉、五花肉等,肉制品包括香腸、烤腸、火腿等。
丨生豬價格年內持續上漲 雙匯77.6億存貨實際數量待解
除了來自豬源的困境,雙匯發展也面臨另一個不利因素:豬價。
農業農村部發布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生豬均價約為13.31元/公斤,而到三季度,全國生豬均價已經漲至約21.79元/公斤,漲幅達到63.59%。
面臨生豬價格的劇烈波動,雙匯發展一改10年未提價的作風,啟動了其提價行動。今年8月份,在萬洲國際的2019年中期業績會上,雙匯發展總裁馬相杰表示,上半年共進行了三次調價,整體提價幅度約10%。
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雙匯發展的營收分別為119.74億元和165.53億元,分別實現凈利潤12.79億元和15.44億元,凈利潤率分別為10.68和9.33%。生豬價格上漲對雙匯發展凈利潤的影響可見一斑。
生豬價格對雙匯發展業績的影響還將持續下去。
農業農村部10月25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份,全國年出欄5000頭以上的規模養豬場生豬存欄環比增長0.6%、能繁母豬存欄環比增長3.7%,后備母豬銷量繼續大幅增長,豬飼料產量和銷量都有回升。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表示,按照這一趨勢,2019年底前生豬產能有望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復正常水平。
而在這之前,豬肉市場供給依然偏緊,豬肉價格仍將保持高位運行的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豬肉價格持續高位的趨勢,雙匯發展也采取了增加庫存商品及肉制原材料。截至三季度末,雙匯發展存貨價值規模為77.61億元,第一季度的42.45億元大幅增長了82.82%,較第二季度末的72.04億元小幅增長約5.57億元。
一位不愿署名的財務專家表示,因為第三季度豬肉價格明顯高于前兩個季度,如果雙匯發展三季度消耗了第一、第二季度的庫存,同時再進行原材料采購,就會造成存貨價值增加但實際存貨量可能減少的情形。
這位財務專家還表示,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時,不少企業都會采取貨值而非實際數量來掩蓋不利因素,但這也會埋下業績“暗雷”,因為一旦原材料價格在后期出現下降,這些高成本存貨就會因為存貨跌價而面臨計提大額減值損失的情形。
而在雙匯發展三季報中,并未提及其具體的存貨分類及數量。
10月29日,記者同時詢問周霄雙匯發展第三季度庫存的分類、數量及較第二季度增長情況。但截至發稿時間,對方仍未回復。
實際上,增加庫存還消耗了雙匯發展不少的現金。雙匯發展三季度報顯示,報告期內,雙匯發展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6.84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32.13%,主要系庫存增加較多所致。
來源:大河財立方
見習編輯:吳冰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