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新成立的基金募集金額已超8400億元,這一募資水平不僅超越了股市疲弱的2018年同期,也超越了股市向好的2017年同期,反映出公募基金吸金能力大幅提升。對此,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A股行情向好,公募賺錢效應顯著,加之貼近市場的各種創新品種不斷問世等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了基金銷售井噴。
前10月募資掀高潮
統計顯示,今年前10月共有775只新基金成立,發行總規模達到8410億元,這一募資金額創下2016年以來同期新高。
數據顯示,2016年1至10月、2017年1至10月、2018年1至10月新成立基金的募資規模分別達到6530億元、5313億元、7016億元。
具體來看,僅與2018年數據作比較,多個種類基金募資金額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尤其是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2019年1至10月,股票基金成立了148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只,募資規模達到170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96億元。債券基金成立了356只,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6只,募資規模達到461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74億元。QDII基金成立了15只,比去年同期增加5只,募資規模達到5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億元。
多重因素合力效應
業內人士表示,在高收益刺激下,資金不斷涌入新發基金,不論權益基金,還是債權基金,都頻出爆款,加之各種創新品種一經問世便受到市場強烈關注,促成了基金發行市場火爆的局面。
今年以來,公募基金偏愛的科技、消費、醫藥等板塊持續大漲,受此影響,權益基金賺錢效應顯著。以主動偏股型基金為例,統計顯示,截至10月30日,這類基金年內的平均收益率已接近30%,業績超過50%的基金數量達到351只,其中收益最高的基金回報逼近100%。由此激發了投資者布局基金的熱情,使得爆款基金頻現。
興全合泰一日賣出300億元,被迫按比例配售,最終募資金額近60億元;南方智銳混合、前海開源優質成長等多只主動權益基金募集規模都超60億元。與此同時,被動權益產品也是遍地開花,平安粵港澳大灣區ETF首募規模超60億元,華夏5G通信ETF首次吸金41.5億元。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創新品種受到高度歡迎也成為基金吸金的重要推手。截至目前,募資規模超過100億元的基金已達8只,這一數量遠高于其他年份。其中發行規模最大的是民生加銀中債1-3年農發債,發行規模達到224億份,另外中銀1-3年國開債、鵬華1-3年國開債、國壽安保1-3年國開債、交銀中債1-3年農發債等基金的發行規模也都超百億元。而在權益基金中,博時央企創新驅動ETF、嘉實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發行規模分別為167億元和133億元。
據悉,民生加銀中債1-3年農發債等產品均屬于債券指數基金,是創新型債基。隨著貨基收益率不斷承壓,債券指數基金今年以來迅速成為機構眼中的“香餑餑”。2019年已成立的債券指數基金達到40只,這類產品成立的數量在2011年至2017年合計僅有28只,2018年為17只。而央企創新驅動型基金則為投資央企的科創能力、投資中國真正具有前沿優勢的科技力量提供了新的資產配置工具,統計顯示,作為創新品種,首批4只央企創新ETF發行火爆,合計吸金超400億元。
見習編輯:劉夢鴿 王紅春
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