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這次發布的課題有:“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探索的鄭州模式”、“鄭州市大健康產業發展研究”、“鄭州發展樞紐經濟研究”、“鄭州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思路研究”。
【鄭州可試點全覆蓋、不分城鄉、統一“長護險”制度】
長護險,并不是一個新興事物,早在2016年7月,我國人社部已確定15個城市開展試點,為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群體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與之相關的醫療護理。
根據國家醫保局統計,截至2018年底,試點地區長期護理保險覆蓋6300余萬人,有25.5萬長期失能的人享受到包括生活照料和與之相關的醫療護理,受益人的家庭經濟和護理負擔明顯減輕。
試點地區也積累了不少值得借鑒的經驗,例如南通等地將輔助器具租賃費納入基金支付范圍,支持居家照護,荊門為近19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資助繳費,青島和上海實現了全市覆蓋,數百家養老服務機構應運而生……
回看鄭州,課題組報告顯示,2008年,鄭州與全國同步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18年年末約有120萬老年人,其中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達16萬人。
在鄭州探索試點長護險是否可行?課題組表示,鄭州探索長期護理保險,最大的特點就是解決籌資機制問題,不再從醫保基金中籌資,而是加大政府投入,為社會成員搭建終極安全網。測算顯示,如果政府投入占一半籌資,政府只需拿出不到0.4%的財政收入,加上個人少量籌資,就可實現近5萬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照護服務保障。
課題組認為,鄭州若試點長護險制度,可以借鑒南通、上饒等地的做法,全覆蓋,不分城鄉,統一制度,人人平等,保基本并以居家照護為主。在不增負、穩待遇的前提下,盡可能擴大覆蓋面,實現“全人群”覆蓋,應保盡保,一個不落下。
【“嵌入式”新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是鄭州的可選模式】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進一步提上日程,發展健康產業成為必然選擇。對于如何構建新時代下的大健康產業,課題組認為應從“健康生活”“健康生命”和“健康文化”三個出發點來著手更加符合我國發展健康產業的初衷。
作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鄭州2018年總人口已達1012萬人,人口規模不斷加大進一步激發對醫療、康養等健康產品的需求。數據顯示,2017年鄭州市大健康產業增加值約為718億元,占鄭州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8%。
鄭州自2008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截至目前,鄭州的養老事業和健康管理體系正逐步完善,已全面建立了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實現了高齡津貼全覆蓋。課題組認為,鄭州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生物醫藥與醫療產品產業鏈,全面加強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醫療服務保障能力;推進健康養生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深化醫療服務與養老產業協調發展;促進健康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引入新技術,培育健康產業新業態。
“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是集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養老服務、養老機構的優勢,嵌入到社區、老人住宅并提供老年照護的服務模式。
課題組認為,探索“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建設,是鄭州市的可選模式。與傳統養老模式相比,“嵌入式”社區居家養老具備“嵌入”(資源嵌入社區)、“微型”(面積小)、“專業化”(人才、管理專業化)、“功能多元化”(兼備生活、醫療、健康服務)的特點,使其在未來健康養老市場中具有優勢和潛力。
鄭州市的“嵌入式”新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可重點開展面向失能失智和高齡老年人的照護服務,引導社區養老服務重點發揮日間照料和居家養老支持兩類功能;以智能養老應用為手段、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為支撐、小區服務站點為補充,有效保障社區機構、居家老人、子女的實時互動;統籌規劃發展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規范化、專業化、連鎖化發展。
【“五大”布局:建設大樞紐、構筑大平臺、驅動大產業、發展大城市、實施大開放】
交通樞紐的發展,對城市的發展作用不言而喻。阿里巴巴選擇將東南沿海的杭州作為總部,通過其帶來的信息流、電商流、資金流給杭州發展注入新活力,廣州也正在強化國際航空、航運及科技創新三大樞紐功能。
鄭州應如何發展樞紐經濟?課題組認為,鄭州應當做強與交通樞紐伴生的資源集聚效應,做大做實產業發展平臺;基于大平臺所釋放的資源配置動力,一方面大力吸引外部先進要素導入、促進樞紐型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進程,另一方面優化產業空間結構,強化產業和城市的相互聯動與支撐,助力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同時以對外開放為動力,加強與周邊城市產業聯接,放大輻射效應,推進區域分工,帶動中原城市群在更大規模、更深層次上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
簡言之,鄭州打造樞紐經濟的抓手可概括為“五大”:建設大樞紐、構筑大平臺、驅動大產業、發展大城市、實施大開放。
【建設金融中心,鄭州有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優勢】
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應當有與之相匹配的金融市場,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各類生產要素聚集。
據了解,目前,除了河南和云南沒有出臺專項的十三五金融規劃,其他各省都已經出臺了金融規劃,包括各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等重要城市。各地的金融規劃指向一個目標:建設不同層級的金融中心。
課題組認為,建設金融中心的城市中,鄭州擁有國家級的平臺——鄭商所,這是其他地方無法比擬的優勢。除此以外,鄭州還應抓住多重國家戰略規劃獲批實施的歷史機遇,鞏固提升金融產業既有優勢,建立符合實體經濟需求和金融發展趨勢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打造全國重要的商品期貨交易與定價中心、航空金融服務中心、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金融后臺服務中心、區域性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等。
課題組建議,在發展科技金融的過程中,鄭州應當盡快建立包含多種金融工具的多元融資渠道,加強科技金融產品創新;加大力度開發與科技企業相適應的金融創新產品,構建豐富的科技金融生態體系。
來源:河南商報記者 高鵬/文 記者 劉鴻翔/圖
見習編輯 熊子文 張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