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公告內容:
扇貝死了,原因不明
這回獐子島的扇貝不是跑了,而是死了。
獐子島11月11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2019年11月8日-9日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匯總,已抽測區域2017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畝產水平大幅低于前10月平均畝產25.61公斤,公司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減值風險。
據了解,獐子島于2019年11月7日開始啟動了2019年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活動,本次抽測預計于11月中旬前結束。
抽測結果顯示,截至2019年11月10日,共抽測完成40個點位,占計劃97個點位總數的41%。其中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8個,占其計劃抽測點位總數的20%;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32個,占其計劃抽測點位總數的57%。
獐子島稱,基于抽測現場采捕上來的扇貝情況看,底播扇貝在近期出現大比例死亡,其中部分海域死亡貝殼比例約占80%以上。死亡時間距抽測采捕時間較近,死亡貝殼與存活扇貝的殼體大小沒有明顯差異,大部分死貝的殼體間韌帶具有彈性,部分殼體中尚存未分解掉的軟體部分。
針對上述情況,獐子島稱,公司提取了浮標及海底潛標等相關環境監測數據,水產專家到現場調取了水樣及死亡貝樣品,相關分析工作正在加緊進行中。公司正組織海洋專家和科研機構,將盡快趕到海洋牧場現場進行勘察并將進行扇貝自然死亡原因分析。截至公告日,尚未能獲知導致本次蝦夷扇貝大規模自然死亡的具體原因。
(圖/新華社)
損失超3億
這一次的損失有多大?公告顯示,因本次抽測工作未完成,且部分海域蝦夷扇貝死亡情況可能還將持續,暫時無法判斷此次底播蝦夷扇貝死亡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及核銷的具體金額。
截至2019年10月末,公司上述2017年底播蝦夷扇貝(面積26萬畝)消耗性生物資產賬面價值1.6億元、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面積32.4萬畝)賬面消耗性生物資產賬面價值1.4億元,合計賬面價值3億元。
公司還解釋稱,蝦夷扇貝規模化底播增殖是北黃海最大的生物學事件,從日本引種至今已有近40年的歷史,北黃海生態環境復雜,沒有成熟的經驗可照搬,自然生態環境在不斷變化,底播增殖生產方式人為干預程度較低,因此,在底播增殖過程中,會受所處海域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影響較大。
如底質、水文環境(水深、水溫、鹽度)、敵害、臺風、風暴潮、冷水團、養殖容量、自然災害、氣候異常等環境脅迫因子,均會對公司養殖區域的養殖產品帶來重大影響,影響到公司養殖產品的生存安全,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日本、加拿大、秘魯及我國山東等國家和地區均出現過扇貝養殖大規模死亡事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扇貝養殖產業在實現高投入、高產出、高收益的背后蘊藏著非常高的養殖風險。
深交所秒發關注函
獐子島的公告出來沒多久,深交所就發了關注函。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11月11日晚間發布的公告中,獐子島表示,10月末底播蝦夷扇貝并未出現異常情況。為此,在當日晚間下發的關注函中,深交所要求獐子島說明底播蝦夷扇貝在10月末至今短時間內出現較大面積死亡的原因、發現減值跡象的時間,以及此前信息披露是否真實、準確、完整,公司是否存在隱瞞減值跡象的情況。
另外,根據獐子島《蝦夷扇貝存量抽測管理規定》,公司于每年4-5月、9-10月分別進行春季、秋季底播蝦夷扇貝存量抽測,但獐子島司2019年秋測于11月才開始進行。因而,深交所要求獐子島說明于11月才進行抽測的原因,以及是否符合公司相關內部規定。
地方政府已經介入
據據e公司官微,針對獐子島部分海域扇貝出現大規模死亡一事,近日,大連市政府已經組織金融局、農業農村局、證監局等部門召開會議,聽取了獐子島總裁吳厚剛所做的秋季抽測及風險應對工作匯報,大連市副市長靳國衛出席了本次會議。
靳國衛指出,因為獐子島集團之前出現過兩次災害事件,被市場質疑過造假,這次要充分關注市場投資人對公司可持續經營能力的質疑。要全力化解和避免退市風險,包括引發連續虧損、凈資產為負原因等。全力化解公司經營風險,包括資金鏈斷裂風險、經營困難風險等。
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的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扇貝增養殖業在全球范圍內都是高投入高收益高風險的行業,出現死亡是相對普遍的現象,國內以及日本經常發生扇貝死亡現象,這需要投資者充分認識到。
目前,正在與相關機構院所溝通,盡快請專家到獐子島海洋牧場現場勘查分析,溝通專家現場勘查后出具初步意見,正式結論需要過一段時間出具。
另外,這次會議還提出要大連市金融局協調好銀行系統、銀保監局,代表政府要求不抽貸、不壓貸,保持獐子島經營穩定。獐子島債委會溝通會議各項措施要落實好,與長海縣政府溝通好,幫助獐子島度過難關。獐子島也要加強自身建設,從組織、人才、經營等各方面努力提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