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張恒 文/圖
新鄉市封丘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南與開封隔黃河相望。黃河流經封丘56公里,灘區面積241平方公里,涉及李莊、陳橋、荊隆官、曹崗、尹崗等5個鄉鎮43個行政村10.08萬人。
多年以來,黃河滯洪、沉沙的特點,嚴重成脅著灘區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制約著灘區經濟社會發展。
為了尋找灘區發展的出路,從2012年開始,封丘就開始積極探索推進黃河灘區搬遷。如今,已有超過兩萬人搬遷至新建的社區。當地通過招商引資,為村民提供就業崗位。據介紹,李莊鎮一位包裝車間工人的收入甚至能達到月入過萬元。
灘區已完成10個村約兩萬人搬遷
2014年,河南省作出“三山一灘”扶貧開發的重大決策。封丘以此為契機,決定通過兩批試點、兩個年度工程的實施,實現10.08萬灘區群眾的整體搬遷。
河南商報記者11月11日從封丘縣了解到,目前封丘縣第一批試點涉及李莊鎮5個村2053戶7634人已搬入新區,舊村房屋拆除到位,土地已復墾;第二批試點涉及李莊、尹崗2個鄉鎮6個村4299戶15198人,目前李莊鎮5個村已搬遷入住,舊房已拆除,正在進行垃圾清運。
記者在新建的李莊鎮社區看到,一排排樓房組成了新的社區,社區內有衛生室、學校、老年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居民樓大都為6層,第一層為儲藏室,一樓以上是居住樓層。這里還保留有鮮明的農耕色彩,拖拉機和私家車共同停放在社區內,旁邊排列著成垛的玉米,但一切都井井有條。
“村民們還保留著原來的生活習慣、種植習慣。”李莊鎮鎮長封洪亮接受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時說,鎮上鼓勵村民通過種植附加值高的經濟作物增加收入。同時引進農業公司,通過土地流轉帶來規模效益。此外,鎮上還積極對外招商引資,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實現家門口就業。
67歲的李莊鎮后辛莊村村民白立學分了一套120平的房子,他在家中告訴記者:“老家的居住條件、衛生條件和新社區沒法比,搬到新社區后家里有了中央空調、暖氣……生活非常方便。”
(白立學在介紹家中搬遷情況)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封丘縣的三年規劃工作順利推進。2017年度工程4個安置區457棟住宅樓內外粉、外墻漆噴涂全部完成,正在進行門窗安裝及內部簡裝。2018年度工程2個安置區234棟住宅樓主體完工率達到90%,136棟已封頂。
此外,在做好住房建設的同時,當地完善安置區基礎配套設施,提升公共服務水平。4個安置區規劃建設有16所幼兒園5所小學、3所中學、3座醫院、3家敬老院以及紅白理事會、集貿市場、農機具存放點、社區服務中心等其他配套設施,目前正在同步推進。
招商引資 實現村民家門口就業
據介紹,目前封丘黃河灘區搬遷地,已基本建成總投資10.08億元、占地1500畝的農民經濟特色園,其中包括30棟12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當地已引進新星制衣、愛貝兒服飾、億德隆汽車后市場產業等9家勞動密集型企業,解決就業1200余人,實現了搬遷群眾“家門口”就業。
其中,河南億德隆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下稱億德隆)位于李莊鎮特色工業園區,主營汽車扶手箱生產,占地面積70余畝;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汽車裝飾用品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成為豫東地區最大的一家汽車配件加工企業。
“我是從收破爛起家的,2007年在浙江出差時,偶然發現汽車扶手箱的商機,于是自己購買設備加工生產,一步步做大。”億德隆總經理陳新栓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億德隆汽車扶手箱品牌,產品遠銷海內外,在東南亞一些國家其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95%以上。
(陳新栓在介紹公司的電商業務)
如今,億德隆安置了623名當地村民就業,其中69戶貧困戶72名貧困員工因在億德隆上班而摘掉了貧困帽子,每名貧困員工月均工資已達到3000元。陳新栓說:“公司采取計件工資,包裝車間的工人最高每月收入過萬。”
為實現搬遷的村民當地就業,封丘縣把產業發展、就業保障、扶貧開發、土地流轉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規劃了占地1500畝的李莊汽車后市場、16平方公里的荊隆官航空物流園、新東潤集團總投55億元的陳橋康養特色小鎮、山水集團總投資5億元的鄉村旅游項目。
據封丘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灘區村民搬遷后,由于群眾集中安置,節地率高達50%,灘內原有舊村莊占地實施復墾后將成為寶貴的良田,能夠有效增加耕地數量。
同時,隨著灘區現代農業的發展,沿黃地帶的土地得到充分利用,這里將形成以黃河大堤為依托的綠色生態屏障,發揮防風固沙、水土保持、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的作用,為灘區生態環境保護和濕地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編輯 施尚景 見習編輯 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