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瑞士巴塞爾州,您可能不太熟悉。
電影《我不是藥神》里慢粒白血病藥物格列衛的制造商諾華制藥,以及同屬全球TOP10醫藥巨頭的羅氏制藥的總部也在這里;巴塞爾州不但有諾華、羅氏這樣的國際級頭部藥企,專注于某一項具體應用的中小型生命科學公司,也有超過700家;同樣是培育中小企業,瑞士有哪些經驗,我們有哪些孵化園區,能否吸引他們把中國總部落到河南?
在河南省對外開放大會之后,在一億人口內陸大省走向開放前沿的道路上,民營企業在產業孵化、對外交流上有哪些探索?
繼今年9月河南省經貿代表團遠赴瑞士巴塞爾鄉村州進行產業對接后,11月12日-15日,由該州政府官員、藥企負責人、醫療專家、銀行顧問等組成的瑞士醫藥健康產業代表團(下文簡稱 瑞士考察團)來到河南,拜訪鄭洛許三地職能部門、產業園區、醫療單位,全面調研河南醫藥健康產業。
河南商報記者參與到代表團行程中,與多位瑞士專家、產業觀察人士以及推動此次中瑞交流的福通控股集團(下文簡稱 福通控股)董事長趙天星,進行了直接對話。
產業發展的瑞士模式
總部200平的中小企業,研發醫療領域的前沿科技
“一個推算估值約80多億人民幣、已進行到D輪融資的生物科技公司,辦公室(不算實驗室、倉庫)頂多200多平,門口掛個小牌子,很不起眼。”回想起今年9月在瑞士巴塞爾州的參觀經歷,產業園區行業觀察者王先生感慨,這樣貌不驚人的中小微企業,研發的卻是很先進“激光冷熔切骨技術”;另一家開發可視化 3D 植牙導航系統的公司,總部辦公面積也就300平左右。
在技術高、投資大的國際醫藥行業,這些中小企業如何能爭得生存空間?從想法到產品,其產業孵化有哪些值得借鑒?
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專訪時,瑞士CIS醫藥股份公司總裁夏菲·克里斯托弗先生認為,發揮小企業決策靈活機動、創業熱情高的特點,做好實驗室、資本、市場三者的連接器,才能為自身發展爭取空間。
“創業都源自于一個想法,但僅憑實驗室里的科技人員一個想法,就讓羅氏或諾華這樣的巨頭下血本投入,難。”夏菲說,但在中小企業,合伙人商量一致就能上馬研發,進行可行性評估。
夏菲手繪了一張醫藥產品從研發到產品的流程圖:
從試驗室走出的科研成果,首先要做臨床前測試(動物實驗),然后是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以及申請歐盟CE認證、美國FDA許可,最后才是上市銷售。
前兩個階段共需要2年半時間,以及約1千萬瑞士法郎研發成本,失敗的概率大,但好在投資、耗時也相對較少,決策靈活中小企業與研發團隊結成合作伙伴;
再往后,就需投資5億多元,以及近4年半時間,但技術成果已經過初步驗證,羅氏或諾華這樣的醫藥巨頭就可以放心大膽合作接手。
“我們投資這些中小企業,一旦新產品成功上市,就能獲得很大的收益。”瑞士銀行資深經理人、聯合國資深金融顧問、健康產業投資顧問邁爾·韋爾納先生說,金融機構會主動尋覓生物醫藥領域的“獨角獸”,把所管理的資產投入其中,幫助其快速成長;在產品上市時,又通過投資人關系幫忙打通銷售渠道。
“為扶持、孵化初創公司,巴塞爾大區的生命健康創新園區不僅提供生產、研發、辦公空間,還嫁接政府基金、風投資金以及臨床實驗平臺。”趙天星很看好當地的醫藥企業資源和孵化模式。
今年9月跟隨河南經貿代表團赴瑞士考察時,福通控股就籌劃在巴塞爾州建設“瑞中生命健康科技園”,引導巴塞爾州優秀的生命健康產業資源集中入園孵化,將其作為瑞士生命健康產業落地河南的先導基地。此次推動瑞士考察團來豫,正是為了向瑞士企業更直觀的介紹河南,增進彼此了解。
產業孵化的河南探索
從民房到廠房解除后顧之憂,園區服務提升運營效率
在鄭州周邊,也孵化出一些擁有不錯的產品、獨到的專利技術、固定的銷售渠道的中小微企業,起步時往往在城中村租房生產,感覺沒根,也舍不得下血本升級設備。
這幾年隨著城市框架拉大,環境治理提質,靠近城市三四環的舊廠房只能不斷外遷,搬遷帶來的資金、時間成本,對生產性企業可真是傷筋動骨;另一方面企業規模小很難整塊拿地,建設廠房又需要規劃報建、施工許可、檢查驗收等一系列環節……
既要獲得安定的生產場地,還要解決員工生活所需的基礎設施、上下游配套、生產物流、人才招聘、專利申請、政策申報,以及辦理工商、環評、證照手續……
盡管領域不同、水平不同,但河南初創企業、中小微企業家要克服的困難,比瑞士巴塞爾州的企業家們一點都不輕松。
11月13日中午,瑞士考察團一行人在密集的拜訪行程中,專門安排出一個小時,去參觀位于新鄭市薛店鎮的中德產業園。
對于外國企業家關心的產業孵化服務細節,以及中瑞雙方產業園在運行、結構和金融方面的異同,中德產業園負責人張鴻亮解答說,除了基礎物業服務之外,園區成立企業服務中心,致力于為企業家提供進修培訓,金融服務平臺,企業政策申報,優質企業孵化,工商手續辦理等服務。
比如,中德商學院組織名師課堂、百強企業考察、企業咨詢……幫助入園企業管理者知識迭代,中德大講堂幫助入園企業員工培訓財務、稅務、統計、消防、法律事務,提升運營效率。
而一年一度的園區春季招聘會,把數千名求職人員請進園區,實地感受企業實力,優化雙向選擇;通過優選政策申報、事務托管、天使投資、金融平臺、上市咨詢、法務咨詢的專業機構請進園區,用更優惠的價格,更具針對性的服務,讓入園企業盡最大可能摒除干擾,聚焦主業。
當天(11月13日)室外北風呼嘯、很是寒冷,但瑞士考察團一行還是堅持坐上電瓶車,在園區里轉一轉,要看一看河南實體企業的生產環境的生存狀態。
次日(11月14日),瑞士代表團與福通控股集團簽署意向進駐協議,參與簽約的Hemex制藥和Schaer制藥相關人士表示,希望通過更深入的訪問調查,盡快了解河南相關產業的市場準入,以便產品和技術早日進入中國。
產業交流的民間力量
發揮市場、物流、成本優勢,招徠外企中國總部落地河南
1.決心:“看好中國市場,務實考察落地細節”
7月24日,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在鄭州召開全省對外開放大會,對新時代我省高水平開放工作進行了部署。
在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朝著內陸開放高地的目標扎實邁進的道路上,河南與瑞士經貿交流日益緊密,據報道,今年1-7月雙方貿易額已經同比增長了18.1%,達到2781萬美元。
對于加強中瑞合作,瑞士巴塞爾鄉村州經濟部資深副部長、瑞士巴塞爾大區生命健康創新園區負責人蘇姆·羅伯特博士很是務實:“除考察產業園區之外,我們還著重考察衛生部門醫藥許可、醫藥產業金融、醫院臨床研究以及藥品銷售情況。”
來訪的瑞士企業盡管規模不大,但很多都是在某一個細分領域有獨到技術的隱形冠軍企業,比如,夏菲·克里斯托弗先生所在公司研發的智能分子聚合物技術就曾獲歐洲創新獎,他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很看好中國的龐大市場,想把產品帶進來,后期也可以考慮把一部分生產資源帶來。“
2.條件:河南成本低、市場大、交通好,方便吸引外企落地中國總部
“今年去瑞士,我們拜訪了六七十家瑞士企業,中國市場對它們的吸引力非常大。”趙天星說,這些中小企業有自己的實驗室、研發團隊和不錯的產品,但想進入中國市場,需要通過藥品審批,需要臨床科研資源的支持,需要搞清各個醫院的藥品采購流程等等一系列本地化工作。
而鄭州的航空物流優勢明顯,貨運量吞吐量逐年遞增,貨品可以通達全球,在中國中西部城市中優勢明顯;政府層面也在著力推動對外合作;相比一線城市,河南成本優勢明顯。
福通控股董事長趙天星一行在瑞士考察醫藥企業。
招徠高、大、強的國際企業,鄭州和一線城市競爭,在人才、資源、配套上并不占優。
但北上廣深的辦公成本高,人工成本也高,像羅氏、拜耳、諾華這樣的醫藥巨頭,有實力在一線城市設立中國總部。體量不大的瑞士中小藥企卻很在乎生產成本,畢竟,壓縮的生產成本都是企業的凈利潤。
“想讓河南成為這些中小企業落地中國的第一站,先要把他們的中國總部落在河南。”趙天星說,作為民營企業,專注產業園區運營的福通控股也想盡一份力量。
3.行動:發揮民營企業機動靈活特點,走出去、請進來助力產業升級
從7月19日在鄭承辦2019中國(河南)- 德國(下薩克森州)國際合作交流論壇,到今年9月去瑞士巴塞爾州考察生物醫藥和生命健康產業,到此次推動瑞士考察團來豫交流,福通控股在對接國外高技術產業轉移上,已在謀篇布局。
解決瑞士中小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信心,讓他們相信河南的產業園區在藥品申請、政策落實、生產服務方面的專業能力,就要變坐商為行商。
福通控股籌劃在巴塞爾州建設的“瑞中生命健康科技園”,就是河南產業園區在瑞士的“城市展廳”,它將宣傳河南的區域優勢,與巴薩爾州政府緊密互動,考察瑞士企業的具體需求,準確嫁接服務資源。
在出國出差、考察接待,以及對招商人員的獎勵機制上,民營企業的機動靈活性很是明顯,對接數目眾多的中小企業,也更能有的放矢。
不做住宅掙快錢,一心做產業園區服務實體經濟。福通控股在鄭州、新鄉、許昌、洛陽正在孵化落地新的產業園區,而該集團早期作品——新鄭中德產業園的園區運營成效和對中小微企業的服務能力,也成為對接瑞士中小企業的加分項。
結語
太倉是江蘇省蘇州市下轄的一個縣級市,然而據媒體報道,就是這樣一個三四線城市,卻聚集了300多家德資企業。
德資企業扎堆太倉,而非北京、上海,就是因為最開始幾十家企業的引入,傳播了當地優秀的服務品質,在德國本土產生強大的“老帶新”效應。
“瑞士生命健康創新園能給企業的各種支持,我們也在想辦法追趕,我們還有廣闊的中國市場和成本優勢,那么,4000多家瑞士中小企業里,先期能不能引入幾十家來河南設立企業總部?”趙天星說,吸引這些中小企業把鄭州、河南作為他們的中國總部,逐步帶入生產,帶入研發,口口相傳之下,鄭州或許也會成為第二個太倉。
祝福福通控股,祝福產業升級的民間力量。
編輯:熊子文 見習編輯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