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將于12月1日施行,相較于居民家庭而言,公共場所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困難較大,特別是人流量巨大的醫院更是如此。
一方面垃圾分類勢在必行,一方面人流量大、流動性大等現實問題也確實存在。那醫院該如何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呢?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有妙招。
【現場】
市民學習垃圾分類熱情高,孩子成為家長的監督員
“面包屬于廚余垃圾,電池是有害垃圾。”日前,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門診大廳內,紅黃藍綠四個顏色的垃圾桶格外顯眼,一旁一對兒父子正商量著如何投放相關物品的標牌。
“先去拍片吧。”父子倆身旁的一名女子催促二人,可鄭州市民呂先生卻寸步不移,“垃圾分類了,學學。”
日益增加的城市生活垃圾,讓垃圾處理壓力巨大,也讓環境保護和資源循環利用成為難以完成的事情。
“提倡垃圾分類是好事兒,我現在都受我兒子熏陶,可注意這塊兒。”呂先生的兒子上幼兒園大班,他送兒子上學時,偶爾會買個早點讓兒子在車上吃,“他都不讓我隨便亂扔垃圾,非得拿著找個垃圾桶,還得把塑料瓶扔到可回收垃圾桶里。”說起這些,呂先生臉上滿是笑意,“兒子的環保意識很強。”
當天,在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舉辦的資源回收和垃圾分類活動現場,像呂先生父子一樣,認真學習垃圾分類內容的市民還有很多,而醫院通過設置趣味游戲,鼓勵市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還發放了100多份小禮品。
“過期的廢藥品及其包裝屬于有害垃圾,應該投放到紅色的垃圾桶內,喝后的飲料瓶是可回收物,應該投放到藍色可回收垃圾桶內……”活動結束時,一名離去的家長還默默念著垃圾分類的知識。
【致力】
設置四色垃圾分類專員,定期舉辦資源回收主題活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垃圾圍城已成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需面臨的社會發展課題。
順應發展需求和環境建設需要,鄭州市人民政府下發了《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12月1日起,該辦法將開始實施。
而在此辦法實施之前,為做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聯合該院第三方服務者——中信索克醫療健康服務發展有限公司已率先開始為垃圾分類工作謀劃布局。
“醫院成立了垃圾分類專管員,配發紅黃藍綠四色標識服裝,督促和引導醫院職工和就診患者正確投放垃圾。”該院副院長吳秋奎說,為宣傳生活垃圾分類知識,提高垃圾分類意識,打造低感染率醫院,該院投入數十萬元,分別在門診、候診大廳、樓道、病房走廊等地,按照垃圾分類方法設置安放四分類、兩分類等各種大小的垃圾桶300多個。
此外,利用電子屏、宣傳板、培訓講座和每周五開展“資源回收日”活動等形式,在院內和院外引導市民自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同時,考慮到醫院人流量大的問題,中信索克早在一個多月前就開始給醫院保潔員做垃圾分類知識的培訓。
“說一次兩次,保潔員記不住,但說多了,他們都有意識,而且我們要求,他們還得翻撿垃圾桶,看到丟錯的物品,要及時正確歸位。”中信索克品質管理部經理劉馬俊說。
對于該院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上的先行先試,吳秋奎稱,前期宣傳效果較明顯,在一定程度上為鄭州市全面實施垃圾分類創造了良好氛圍。
但他也表示,垃圾分類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調動廣大居民的內在積極性,改變長期傳統的生活方式,還需要人人參與、從我做起,“只有人人了解垃圾分類相關知識,才能確保垃圾分類真正取得成效。”